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别说繁体字了,就连“秦始皇”发来的篆体都看得懂

新资讯网 2023-11-3 12:04 新华社客户端 16 0

在文字被发明出来之前,人类传承信息的方式主要是口口相传。这显然是一种非常落后的方式,在传说过程中一定会加入很多想象的成分,让后人看着有如在阅读一部神话故事。于是,每个国家的历史几乎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传说阶段与信史阶段。


想靠传说支撑一个文明延续是非常危险的。危险之处并不在于加入了神话成分,而在于,口口相传的信息重要部分往往只会由少数人掌握,比如部落的祭司。


一旦这些精英阶层出于某种原因被团灭,那这个文明就走到了尽头。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结绳记事的印加帝国的覆灭,让人类知道毁灭一个文明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复杂。


今天,印加文明虽然已从南美安第斯山脉消失,但当地大多数居民仍是印加人的后裔。但是,他们要想知道祖先曾经创造的文明,基本就只能靠征服者留下的零星文字记录。反观中国人传承文明的独特之处,在于坚持使用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表意文字。


这也可以解答微博上最近热议的一个话题: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学过繁体字,却能看懂?



| 温骏轩


编辑| 谢芳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摘编自《地图里的人类史》(磨铁图书20237月出品),原标题为《特异文明中国(下)》,原文有删减,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文字的诞生


文字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所谓表意文字,是指书写符号不直接表示语音,每一个文字都能独立表达意思的文字。最典型的表意文字就是汉字。



甲骨文。图|新华社发(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表音文字的书写符号本身是没有任何含义的,只用来表达对应的音节,组合在一起则能够表述人类的口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类型的字母。可以说,除了汉字以外,世界上绝大多数正在普遍使用的文字都是表音文字。


人类不同文字系统之间,也存在进化关系。最早,人类通过绘画来记录信息。欧洲那些绘制于数万年前的岩画,表明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开始做这件事。当人类掌握了熟练的绘画技巧后,简笔画属性的图画文字就诞生了。人类如果想刻画一头牛,并不需要画得太像,而只需要把牛的主要特征勾勒出来,让观者意识到是在说牛即可。


对于文字形成来说,这一简化意义重大,毕竟除了那些名词属性的文字以外,人类还需要创造一些记录动作乃至情绪的文字,这就需要设计者使用足够简单的笔触。当图画文字形成体系,某个简化的图案代表特定的意义,并在一定范围内被接受(哪怕与原始形象相去甚远),仍带有图画文字特征的象形文字便诞生了。


早期各文明所使用的文字都属于象形文字,比如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以及代表美洲文明的玛雅文字。需要说明的是,并不能简单地说表意文字就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在沿着表意的道路进化下去后,会越来越淡化原始的图案性,用一些标准化的符号(比如汉字的偏旁部首)组成文字。甲骨文之后的中国汉字,就很难再用象形文字来概括了。



2023913日,浙江美术馆展出的陆游《自书诗卷》(局部)。图|新华社记者冯源摄


表意文字的最大问题在于,文字内容与语言没有直接关联,认识这些文字是一回事,把它们读出来又是一回事。于是生成于地中海周边的表意文字系统,尝试在文字中加入表音符号。比如,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人的圣书体,发展成熟后都有表音的符号加入。


地中海周边地区民族结构异常复杂,由此导致语言亦呈现多样性。尽管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的文字已经成熟到可以完整表达人类想表达的意思,但学习起来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看看汉字在非中国地区的普及程度有多低,我们就能够理解这一点了。于是从公元前1700年左右起,地中海周边地区民族就开始尝试将这些表意文字中的表音符号剥离出来作为字母,用以拼写自己的语言。


大约在3000年前,地中海贸易者属性的腓尼基人借鉴苏美尔和古埃及文字中的表音符号,创造出由22个字母组成的腓尼基字母。这套字母被认为是世界上绝大部分表音文字的鼻祖。后来的希腊字母、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等通行于不同族群中的字母,都可以溯源至腓尼基字母。


2


汉字的力量


类似的演化过程,汉字其实并不陌生。


在东亚地区,汉字曾经是中国周边国家的官方文字。不过,就如我们刚才说的那样,这种表意文字学习起来难度实在太大了。于是,那些受中国影响的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最终创造或引入表音符号,让自己的口语能够更容易转化为书面用语。


最早做这一尝试的是日本。为了给乐谱注音,中国人曾经选取部分汉字的片段作为音符。公元10世纪前后,前往中国学习的遣唐使借鉴唐代乐谱中的音符,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两套表音文字系统,用以表达那些汉字难以表述清楚的日语口语。在中国人看来,日本假名的书写风格与中国的草书和楷书如出一辙。


字母和表意文字易于学习,也利于传播,人类现下所使用的文字大都源自腓尼基字母,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这个世界本质是古地中海世界的放大版,也证实中国是主流世界之外的特异文明世界。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中国之所以在漫长的历史中没有淘汰看起来颇为原始的汉字,是因为汉字不表音的特性正好符合中国人的大一统观念。


在如此广袤的国土上,即便是中国人也很难做到语言的统一。直到今天,中国境内仍然有着数量繁多的方言,在一些地形以山地为主的地区,甚至会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


在一些中国学习者看来,欧洲那些主要语言之间的差异并不会比中国的方言更大。倘若中国文字也采用表音方案,那么这些能够准确表达方言发音习惯的文字,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发展出各自独立的文字系统,进而阻碍一个中国的认知。


从利用语言和文字促进统一的角度来说,欧洲大陆可以算得上是反例——那些用不同字母甚至同一字母拼成的各种语言,强化了欧洲各民族的独立性。


正如今天的互联网世界实际只存在两个十亿级的世界——英文互联网和中文互联网,欧洲如果想在这个培养未来技术的虚拟世界中彰显自己的力量,首先面对的就是用哪一种文字的问题——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没有人知道答案。


反观中国,早在2200年前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按照秦人的书写方式统一了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渐行渐远的汉字,这一举措被称为书同文。此后2000多年间,中国虽然仍然多次陷入分裂状态,但一直到今天,汉字系统本身没有再因为政治原因而大分裂过。这使得两个中国人即便相隔万里,语言有很大差异,也可以通过文字沟通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当下的汉字系统已经变革为简体字和繁体字两个系统,但汉字那奇妙的表意特性,以及两种字体间的传承关系,使得无论接受哪一种汉字教育的中国人,都可以很快读懂另一种文字体系所传达的意思。


表意文字的属性加上书同文的设定,以及中国人对传统的坚守,造就了中国文明一个绝无仅有的特点——一个受过中等教育的中国人,可以读懂写就于2000多年前的文章,并从中体会祖先的思想和智慧。对于中国文明的传承来说,这无疑是一条牢固的纽带。


而对于那些使用表音文字的民族来说,每一个语音的变化会在文字上实时体现出来,一般人想读懂古文献几乎是不可能的。


3


语同音的工作


想在文明层面找出一个与书同文重要性相仿的举措,那应该就是语同音了。


在中国古代,都城地区所使用的方言会被定性为官话,如果你立志成为一名官员,那么学习官话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鉴于中国各统一王朝的都城基本都在北方地区,即便改朝换代,也不至于让官话有明显的变化。


历史上中国的官话还有很多其他称呼,比如雅言”“正音。这种在统治阶层通用的语言,与汉字一样,都强化了中国的统一性。


在信息交流效率远高于古代的今天,中国汉字仍然意义重大。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普通话为标签,让全体公民学会使用这一通用语。普通为普遍、通用之意,从这个命名上也可以看出这一语同音举措所希望达到的效果。从某些方面看,这项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以至于有些地区已经提出了保护方言的口号。除了统一以外,中国文明内部也需要多样性。


当下世界很多地区也都在进行语同音的工作,比如印度就在做印地语的推广工作。一个国家的通用语承载的不仅是提升内部交流效率的任务,更兼具标注民族身份的使命。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度试图用印地语取代英语地位的努力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内部结构相对松散的印度,注定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对于中国来说,没能在古代社会推广普通话,很大程度是受制于交通和通信设施。此外,在一个民众极少无序流动的社会,针对统治阶层推行通用语已经达到目的。


实际上,在古代,学习汉字某种程度上也是统治阶层的专利。在汉字传入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后,这一特点更加明显。这也是学习难度偏大的汉字能够长时间通行于这些国家的原因。而当这些国家意识到,受教育者的范围应该扩大,文字应该更能够顺应本土语言时,就不可避免地转向表音文字。


在人类愈发重视多样性并知晓多样性力量的今天,世界还有中国这样一个执着于返璞归真的特异文明,其实挺好的。


库叔荐书



《地图里的人类史》


磨铁图书


豆瓣8.9高分经典《谁在世界中心》《地缘看世界》作者温骏轩重磅新作。从地缘视角,30万字,串联40个关键节点,再现300万年波澜壮阔的人类演化史。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网(www.xinzixun.cn)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资讯获取与信息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新资讯:www.xinzixun.cn (盛世汇新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欢迎您提供原创稿件:sshxqy@163.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