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江新区LOGO标识及SLOGAN口号国际征集活动”正在火爆进行中。建设长江新区,全方位打造“承载全球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未来之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示范的大美之城、现代城市建设治理的典范之城”,是省委省政 ...
“长江新区LOGO标识及SLOGAN口号国际征集活动”正在火爆进行中。建设长江新区,全方位打造“承载全球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未来之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示范的大美之城、现代城市建设治理的典范之城”,是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足实际、谋划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长江新区LOGO标识及SLOGAN口号国际征集活动”,旨在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武汉“设计之都”的品牌和资源优势,邀约全球范围专业设计机构、新锐设计师、武汉在校师生和广大创意设计爱好者共同参与,把长江新区的创新理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思想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让创意设计成为推动长江新区产城融合、创新发展、文化进步的重要元素;精致塑造新区气质,壮丽讴歌美好未来;在世界范围提升长江新区的国际影响力。 本次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武汉高校师生的积极响应,竞相组织创作团队,以创意赋能加快建设长江新区打造新的增长极,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让更多的武汉高校师生更加深入了解长江新区,推动高校新区建设与城市的发展更加互动、互利、共生、共荣,大赛组委会特开展“2023年长江新区logo及slogan国际征集”武汉高校巡回推介活动,与武汉高校教育领军人物、知名教师、大学生群体近距离交流。日前,第二站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艺术传媒 艺术人生” 东湖之畔,南望山麓,人间四月,中国地质大学一片郁郁葱葱。作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校大力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导的学科体系,积极发展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纳米、材料、生物、能源、环保等新兴交叉学科。艺术与传媒学院是学校林林种种知名院系中的后起之秀。 据院长何清俊教授介绍,艺术与传媒学院下设新闻传播系、音乐系、视觉与媒体设计系、景观学系,设有广播电视学、音乐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五个本科专业,具有设计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设计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艺术硕士(MFA)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下自设“环境规划与设计”二级博士点,覆盖学院设计学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 学院拥有完备的实验教学体系、设备先进的室内展演场馆、风景优美的写生采风基地和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梯队建设为支撑点,注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交叉影响,强调人文精神在学科中的渗透,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视艺术、传媒与高新科技之间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学术科研水平。在学校优势学科的交叉影响下,学院发展速度较快,且形成自己的特色。通过不断积累与创新,室内设计与景观、园林设计与规划、数字动画、MIDI音乐制作等研究方向已取得了一批阶段性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环境设施概念设计的“整体设计方案提名奖”、建设部的住宅小区和小城镇规划优秀奖等奖项。 ▲学院院长何清俊教授 何清俊教授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参与“长江新区LOGO标识及SLOGAN口号国际征集活动”,充分展示学院的办学实力和特色,支持武汉城市发展,同时也希望以此为契机来推动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以征集活动为开端, 未来与长江新区共建深度合作” ▲学院副院长彭静教授 在了解长江新区的基本情况之后,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彭静教授认为,“长江新区LOGO标识及SLOGAN口号”设计,要抓住“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优化细化空间布局,彰显滨江拥湖特色,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打造四化同步发展典范“这一要点。学院会广泛的动员经验丰富的师生团队参与,他们曾参与过武汉市江夏区灵山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文旅景区建设规划与设计;主持湖北省钟祥市城市规划与土地开发展示沙盘设计;参与中法合作 - 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示范项目《湖北省大梁子湖地区生态保护与旅游规划》设计;参加北京天文馆LOGO征集并被采用等,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希望以本次征集活动为开端,未来与长江新区共建深度合作,学院可以从平面视觉、数字传媒、环境设计生态宜居、新闻宣传等各个层面参与到长江新区的建设中去。 “以前期充分调研为支撑, 精准理解新区文化后再设计” 龚斌副教授是该院教学实践的网红专家,前不久,在第十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他参与的《武汉市江夏区灵山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获2022年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 江夏灵山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转型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是武汉首个矿山主题景区,是该校师生践行“两山”理论,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实施产学研合作与创新的典型案例。该项目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推动矿山变绿、矿水变清、矿渣变宝,让“矿坑”变“金坑”、“废山”变“银山”,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这也是武汉倾力打造的文旅新地标。 ▲武汉市江夏区灵山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文旅景区 ▲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龚斌副教授 龚斌副教授表示,建设长江新区是武汉的一个大事件,LOGO和SLOGAN征集活动非常有意义,学院作为武汉设计之都的理事单位之一,将充分调动大学生设计师们创新思维,让新区的发展建设有设计的力量的强力支撑,也是学院未来与新区建设有更深层次参与的一个开端、一个起点。 ▲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师徐莉副教授 访谈中,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师徐莉副教授认为,长江新区LOGO和SLOGAN的设计应该既简洁又有更深刻的意义,贴合武汉新时代的发展,归拢重要元素后再进行设计和打磨。 ▲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周子钦老师 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周子钦老师建议,应该充分做好长江新区LOGO和SLOGAN设计的前期调研工作,对长江新区有了精准的理念和文化理解之后再进行扩展,从区域文化入手,才能把形象做出来。 交流会上,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研究生张志伟说,长江新区LOGO在设计中要包含不同的元素,体现出长江新城的未来感、包容性、生态性。 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本科生刘武科认为,此次长江新区LOGO和SLOGAN的征集活动是建设新区的第一步,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一个在武汉生活学习的大学生,“我会尽力发挥我的专业优势,服务武汉社会建设,同时也推动我的学业进步。” “艺术传媒 艺术人生”“长江新区LOGO标识及SLOGAN口号国际征集,我们来了!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 |
开幕式现场 王艺霖 摄 中新网沈阳4月29日电(王艺霖) 第17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尹晓军)4月26日,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