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绿茵场,一场足球赛正在进行。 镜头拉近,是新金融vs众华嘉诚。显然,这是一场“圈子”内的友谊赛。 在这个赛场上,红蓝两队分明;但在平日工作的赛道中,他们都有一个身份——江北新区新金融“生态圈”的有力建设者。 足球,需要成团参与,配合出击。足球精神就是一种团队精神,像赛场上他们抱团出击一样,工作中,这一群青年更是一股绳,一股建设江北新区新金融产业的长绳。 年轻、朝气、拼搏和抱团,新区新金融发展就是这样一幅景象。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行业“王中王”,这句话应该不必多解释。业内有这样一句话,金融CBD在哪里,城市重心就在哪里。就南京而言,城市重心在哪? 曾经,南京的金融中心在新街口,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汇聚在此。一条洪武路,半城金融街,南京的经济发展都在看这里。 后来,江边滩涂一跃为新城,秦淮河以西那片地像是候鸟聚集地,吸引了一大批银行证券、保险公司,金融城拔地而起。 现在,拥江发展时代来临,江北宝地正在闪闪发光。 从秦淮河畔走向扬子江边,有人会有疑问,如何理解金融中心的迭代? 01 行动迅捷,落子布局。 8月23日下午,中央商务区备受瞩目的约500米超高层底板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这是目前南京在建项目中第一高楼。 打造金融业集聚区,载体建设是基础。除第一高楼,新区还在建新金融中心一期11栋塔楼,并规划建设150多亩的数字金融城。 基于“普惠、科技、绿色”三者相辅相成的金融产业体系,江北新区立足国家级新区的功能和使命,第一时间提出建立以“自贸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五大金融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2015年,江苏沃银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覆盖金融、交通、医疗、物业等行业板块的、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有了可寻载体。截至目前,超26家金融机构及中石化、南京公路集团、中央商场等5万多家行业客户享受到服务。 2017年9月,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在新区注册成立,主要从事银行债权转股权及配套支持业务,为全国首批试点的银行业债转股实施机构,也是业内首家具有两张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目前工银投资注册资本金270亿元,是工商银行注册资本金最大的子公司,也是同业中注册资本金最大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之一。 2018年,为了更好地运营南京金融科技研究创新中心,承担新区新金融产业“招才引智、集聚金融科技企业”的重责,南京数字金融产业研究院成立。数研院已经先后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了4批56个数字金融科技领军示范项目,涵盖供应链数字金融、数字政府和监管、数字技术和基础设施以及数据分析、数字身份等领域。 2018年,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落于扬子江畔,致力于聚焦绿色发展智库建设、绿色金融理论体系研究、绿色金融产品和数据服务等,打造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发展的“产学研投融宣”一体化平台。 2019年5月,国投招商(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新区成立,重点投资生命科学、智能制造、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领域,为新区“基因之城”和“芯片之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年6月,国投招商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在江北新区完成注册,成为第一支在江苏注册并落地化运营的国家级产业基金,规模500亿元。 ...... 这几年,各大金融类企业相继落户新区,在各自领域,他们是开拓者,在新区,他们披荆斩棘,抱团出击,合力筑起江北新金融的高地。 今年上半年,新区再次掷地有声,官宣投入200亿元成立母基金,整个“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500亿元打造新金融中心,以带动新区产业发展。 梦想与憧憬,新区一张蓝图干到底。 02 平台是载体,竞争力是产业核心。 与新街口、河西金融基调不同,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双区”叠加,一批地标项目落地同时,大批投资机构、金改项目和应用场景也纷纷落户江北。 截至今年6月底,新区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逾1000家,2021年新增72家;集聚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逾570家,规模近5000亿元,其中2021年新增59支,新增规模逾200亿元。 以“新金融”为主导产业,就是在利用多层次资本,赋能新区企业加速发展。 截至2021年6月末,基金投资新区项目61家,投资总额近26亿,其中25个项目获评“独角兽”、“培育独角兽”企业。以资本助发展,推动世和基因、集萃药康、芯驰半导体等多个新区优质企业稳步成长;以投资促集聚,吸引品生医学、讯联智能、维立志博等多个成长期企业总部落户新区。 2021年6月,江北新区获批“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截至目前,新区共有上市公司2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1家。今年,南京雷尔伟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6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江苏新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拟于今年完成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另有在会企业2家,在辅导企业4家。 2021年7月,江北新区获融资中国年度“中国最佳创新投资热点区域”、江北新区发展基金获融资中国年度“中国最佳政府产业引导基金TOP30”。 新金融的“新”也体现在金融制度的创新。 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自成立以来,伴着频频不断的“重磅”动作,南京片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实施合格境内投资企业政策试点,成功办理江苏自贸试验区首单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首单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便利化业务,支持跨国企业设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落地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不断提升跨境融资办理效率。 “鑫联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案例入选江苏自贸试验区第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持续跟进省金融局、人行、外管、证监QDLP试点,配合市金融局出台“QFLP试点暂行办法”,储备一批“双Q”基金项目,不断提升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更高标准推动自贸金融的发展。 新区还打造国内首创扬子江数字金融平台,建设全国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创新中心,设立总规模超50亿元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类投资基金,孵化金融示范项目超过50个。“基于区块链的辅助风控产品”成功入选央行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 8月10日,南京银行研创园支行创新全国首款贷款利率与控排企业碳表现挂钩的贷款产品——“鑫减碳”,成功为某电力企业发放3000万元贷款。同一天,南京江北新区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可持续挂钩)”成功发行,发行规模4亿元,这是全国综合公用事业首单、全国AA+首单、江苏省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是新区科技加持下的绿色金融。 03 几年前,有人质疑新区新金融的发展。 现如今,蓝图正在一点点落地。城市快速发展,不断更新着我们对这座城市的思考。有时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一路走来却又理所当然。 城市竞争的球场上,南京新金融中心呼之欲出。 长江奔涌向前,新区气象万千。 部分素材来源 | 财政局、扬子国投 特邀编辑 | 钱玉刚 文 | 郑晓阳、周琴 视频 | 裴阳、苗鑫、金晓 发布 | 徐雅莹 游堃 审核 | 王馨 |
潮新闻客户端 王祖强 袁涌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
摄影、文/刘佳 4月21日,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国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