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网购、外卖等电商平台迅速走红。 除了淘菜菜、美团优选、京东等电商平台推出生鲜配送业务外,还有许多O2O生鲜电商平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每日优鲜就是其中的一个。 作为“2小时送货上门”的急速冷链配送平台,每日鲜的配送范围包括水果蔬菜、海鲜肉禽、牛奶零食等,其经营模式以及经营方向都十分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意向。 然而7月28日,每日优鲜极速达业务突然关闭,随后“倒闭”传闻甚嚣尘上,4年烧掉100亿,还有大量欠款,如今人去楼空,迅速坠落。 从突然崛起,到美股上市,如今每日优鲜的坠落,也让一部分竞争对手有了趁势追击的机会。 01每日优鲜的发展历程 2014年11月,曾经在联想集团担任10余年高管的徐正和曾斌二人在结合市场考察与行业前景分析后,一拍即合,创立了“每日优鲜”。 当时正值国内网购平台迅速发展之际,生鲜网上销售平台刚刚起步,“每日优鲜”的起点可以说非常高,而且发展前景也被十分看好。 就因如此,在每日优鲜成立之后,两位创始人就开始了寻找融资之旅。仅仅一个月,就得到了光信资本、元璟资本的信任,获得了500万美金的投资。 2015年5月,经过几个月的市场推广,每日优鲜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获得了来自腾讯领投的1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融资款。 随后10月里的B轮融资中,腾讯又加投了2亿元。极速配送业务也随之上线,配送时间仅需2小时。 之后,每日优鲜又获得了多轮的融资,并配置了前置仓,配送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快时仅30分钟,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认可。 2018年上半年,每日优鲜的用户规模已超过生鲜行业的50%,连续4个季度销售领跑所有生鲜平台。2019年,每日优鲜的营收达到了75.9亿元,稳居行业第一。 至2020年12月,每日优鲜获得了前后11轮的融资,其背后资本也囊括了光信资本、元璟资本、腾讯投资、浙商创投、华创资本、老虎基金等多家全球知名投资机构。 2021年6月,发展越发猛烈的每日优鲜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02每日优鲜的坠落 每日优鲜在吸引众多投资之时凭借的除了生鲜电商的市场,最重要的就是每日优鲜的1500多个前置仓,因为前置仓的存在,就可以在速度与质量上取胜于其他各大电商平台。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前置仓固然能使每日优鲜的“极速达”业务突出与众人,但实实在在也是个烧钱的存在。 除了前置仓本身需要的租用费用,还要储备大量的商品以及冷链仓储、运输。 而生鲜的经营就离不开损耗,冷链相关的众多操作也需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这些环节都需要有人员的储备,这使得前置仓在成为极速配送的支点的同时,也成了每日优鲜的负累。 即使前置仓是每日优鲜的最大卖点,也因此引来大量的资金,但其消耗巨大,使得每日优鲜即使在销售最好时也没有达到盈利点。 而每日优鲜的极速扩张,前置仓越来越多,负重也越来越多,其运营压力也逐渐增大。 据统计,每日优鲜自上线以来,6年间获得了超过100亿的投资,但这样巨大的投资金额并不能阻止其光速坠落。 2021年8月开始,每日优鲜开始拖欠员工工资,拖欠供应商货款。9月起,每日优鲜开始了大批的裁员,每3个月就有200人被迫离职的情况下,仲裁结果却显示其“没有可被执行资产”。 2022年4月,曾经以13美元的股价登陆纳斯达克的每日优鲜,此时仅能持续在1美元以下,收到了2次退市的警告。 直至6月,每日优鲜仍未能找到盈利的突破点,并关闭了9座城市的前置仓。 7月14日,每日优鲜表示获得了2亿元的救命融资,但在7月28日,每日优鲜的配送时间改为了次日达,在前一日,公司员工被公司以“消杀”的理由要求在家办公,但未到一日,就被“原地解散”。 而之前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救命融资”迟迟未能交割,甚至有消息称这次的投资计划将被取消。 7月29日,每日优鲜的922名员工开始了劳动仲裁,除了社保、公积金以及补偿金等,还有员工6、7月的工资。 虽然在8月1日,每日优鲜回应了资金匮乏,创始人“跑路”的相关传闻,表示仍在寻求资金,努力恢复经营。 但其在6年时间亏损百亿,拖欠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已成事实。 现如今,超过3000起的投诉仍在网上发酵,无论是多么诚心与信誓旦旦,在这样的事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03竞争对手的趁势反击 作为美股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华丽坠落,虽然仍在极力争取投资,但在没有有效的盈利方式,想来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但作为每日优鲜的各个竞争对头,在此时却获得了趁势追击的机会。 “携百万团长,服务一亿家庭”的美团优选,以及自6月以来就持续亏损的叮咚买菜,在每日优鲜猝然坠落时却获得了大量的订单。 丰e足食也同时发力,抢占了5000个点位,想要趁此机会抢占市场份额。 而在脉脉中吐槽的众多员工,也会在评论中收到来自同样是生鲜平台朴朴的招聘邀请。 04结语 每日优鲜站在时代的前沿发起了创业,并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资本大佬的大额投资,但其在经营中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 被寄予厚望的前置仓带来巨额投资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成本负累。而在保持前置仓的同时,每日优鲜并没有找到抵达盈利点的经营方式。 而其他众多生鲜平台则在此时获得了趁势追击的机会,试图大幅抢占空出来的市场份额。 虽然目前每日优鲜的次日达等业务仍在继续,但失去了资本的期望与信任,每日优鲜将会向何处发展仍是未知之数。 |
潮新闻客户端 王祖强 袁涌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
摄影、文/刘佳 4月21日,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国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