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证监会一纸招股书的披露,有着茶饮界拼多多之称的“蜜雪冰城”也正式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按照计划,蜜雪冰城拟登陆深交所主板。 新式茶饮拥抱资本市场,蜜雪冰城不是第一家。此前,新茶饮头部品牌“奈雪的茶”登陆港交所,揭开了茶饮企业盈利状况的神秘面纱,消费者眼中的高价奶茶并没有看上去那么赚钱。 相比之下,主打“小镇路线”的蜜雪冰城幸运很多。据其招股书披露,2019-2021年3年间(下称“报告期”),蜜雪冰城的营业收入翻了4倍,分别为25.66亿元、46.80亿元和103.5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2%和1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2亿元、16.44亿元和25.5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2%和202%。 同为新式茶饮,命运为何大不相同? 也许从蜜雪冰城的招股书中,可以窥见一斑。除了亮眼的财务数据,这份招股书同样披露了蜜雪冰城的经营策略,不同于奈雪的茶的直营模式,蜜雪冰城以加盟为主,在全国范围内有超2万家门店。更为重要的是,蜜雪冰城的盈利也并非来自奶茶销售,而是依靠向加盟商售卖食材和包装,收入占比为87.71%。 “从收入结构上看,蜜雪冰城总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弱,作为一家新消费企业,它并不直接卖奶茶,它本质上做的是B端的生意。”有媒体如此解读。 作为以加盟模式冲击资本市场的上市模版,蜜雪冰城依靠加盟商赚得盆满钵满,也催生出另一个新课题,加盟商怎么赚钱? 据招商材料显示,蜜雪冰城加盟前期总投入在37万元左右,另外每年还要交13800元的加盟杂费。此前,蜜雪冰城逆“消费升级”而行,抢占下沉市场,加盟商因此蜂拥而至,原因在于“能赚钱”。 但市场变化总是在瞬息之间,随着赛道进一步变得拥挤,品牌距离保护政策失灵,有不少加盟商表示内卷加剧,“竞争对手太多了,尤其是隔壁的蜜雪冰城”。 作为新茶饮界的优等生,蜜雪冰城的独特经营策略可谓成效卓著。只是,高速发展的背后,后遗症也逐渐显现,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常态”。 9月13日,蜜雪冰城再次因食品安全问题登上热搜。公开信息显示,由于蜜雪冰城齐齐哈尔建华区鑫航门店出售的鲜柠檬水发现有虫状异物,该门店被当地市场监管局判处罚款 1 万元。 仅仅两天之前,陕西西安一名消费者投诉在蜜雪冰城购买的芋圆葡萄喝出小木棍,导致舌头被扎伤。 时间再往前追溯,6月21日,有网友在微博反映“蜜雪冰城饮品内喝出虫子”;5月19日,陕西延安宝塔区某蜜雪冰城门店因为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被罚;3月8日,延安大学新校区周边的一家蜜雪冰城门店被发现存放有一袋过期近两个月的绿茶... 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与加盟商压缩成本有关,也从侧面反映蜜雪冰城加盟体系的管理短板。 生于小镇,成于小镇,于蜜雪冰城而言,上市并不是终点,而是走出象牙塔之时。在新式茶饮赛道已成为红海的今天,如何妥善解决低价后遗症,让品牌走得长远,蜜雪冰城应该思考,并作出回答。 来源:人民数字联播网 |
潮新闻客户端 王祖强 袁涌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
摄影、文/刘佳 4月21日,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国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