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家对装备制造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多个部委轮番出台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在此背景下,不少智能装备制造公司纷纷上市,在此期间,主营业务为粉粒体物料处理系统设备制造的上海博隆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隆技术”)在9月30日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计划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早在2021年6月,博隆技术便首次递交了招股说明书,通过3轮问询后,在2022年1月博隆技术IPO被否,公司成为2022年上市被否的首家企业。 对于IPO被否,博隆技术并未给出明确解释,但在发行过程中,发审委针对博隆技术以下问题做了问询。 其中最吸引市场眼球的是公司第一大股东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招股书显示,博隆技术第一大股东为博实股份,持有公司19.20%股份。但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张玲珑、彭云华、刘昶林、林凯、林慧、梁庆、陈俊等7人,7人合计持有博隆技术57.17%股份。 这7人中除林凯与林慧为兄弟、梁庆与梁皓宸为父子外,其余几人并无任何亲属关系。7人在2020年4月签订《一致行动协议》,有效期自签订之日起至公司上市后5年,到期自行终止。 对此,发审委要求博隆技术说明,未将博实股份认定为公司控股股东的原因,以及公司是否为了规避与博实股份同业竞争,才不将博实股份列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为此,博实股份表示跟博隆技术不存在同业竞争,未实际控制博隆技术,也不参与博隆技术经营决策。 截至2022年10月20日,博隆技术实际控制人认定问题依旧存在。但博隆技术却在8个月后再度递交招股说明书,谋求上市。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上会被否的企业,时隔6个月后可再次申请上市。 从以往数据来看,有5家企业被否后1年内再次申请上市,5家企业均成功过会,从过往经验来看,博隆技术此次上市前景似乎比较光明。 公开资料显示,博隆技术成立于2001年,主营业务为粉粒体物料处理系统设备制造,主要产品为粉粒体气力输送成套系统。2021年该产品实现营业收入8.24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比例为84.35%。另外,由于产品技术先进,博隆技术被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 所谓粉尘气体输送,是指在工业生产中需要生产性粉尘物料,如水泥生产的砂石。传统的粉尘物料通过机械力运输,但由于运输方式不够封闭,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扬尘和漂浮在空气中的细小粉尘,空气中粉尘对企业生产设备会造成侵蚀磨损,也不够环保。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生产者发明了粉尘气力运输系统,即通过封闭管道气流来运送粉尘。由于输送空间封闭,不会产生二次扬尘,且不受外部环境干扰,适合长距离运输。 粉尘气力运输系统起源于英国,目前广泛运用于石化、钢铁、食品医药、橡胶等领域粉尘气体输送。 博隆技术的产品以合成树脂行业为主要应用领域,用于合成树脂聚合单元、造粒单元及后处理单元的物料传输。 合成树脂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是制造塑料、合成纤维的重要原料。合成树脂产业作为我国化工行业重要部分已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过去几年我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从2015年的1.04亿吨增长至2020年的1.34亿吨。另外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我国合成纤维自给率也在大幅走高。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合成纤维自给率为74%,到2021年增值至81%以上。 在合成树脂消费增长和国产替代双重背景下。2015-2021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由7807.70 万吨增长至10765.4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0%。 得益于行业增长和经营策略的成功,过去几年博隆技术经营业绩出现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67亿元、4.71亿元、9.71亿元,三年内公司营收增速为166.48%。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6.82万元、1.17亿元、2.41亿元,归母净利润大增984.45%。 过去几年合成树脂消费旺盛,但2022年合成树脂消费并不理想。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合成树脂最大两个消费场景为汽车和电子产业。2022年上半年我国汽车销量为1205.7万辆,同比下滑6.6%。电子产品销量则更不乐观,以手机为例,2022年上半年,我国手机出货量为1.36亿部,同比下降21.7%。 下游需求不足,我国合成树脂产品增速也大幅下滑,2022年上半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为5627万吨,仅同比增长1%。合成树脂行业景气度下滑,势必会影响博隆技术气体输送成套系统销量。 (作者:段楠楠) |
潮新闻客户端 王祖强 袁涌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
摄影、文/刘佳 4月21日,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国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