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提起改革开放,深圳是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能绕过去的城市。40多年间,深圳从一座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这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 珠江口航道,大小船舶川流不息。妈湾港,位于深圳西部,每天都有上百条装满集装箱的船在这里进出,集装箱被从船上卸下,装到集卡车上。岸桥司机,就是装卸集装箱的关键人物,他们每天要去到离地面50米高的岸桥上进行作业。 尹海朋已经在妈湾港工作了25年。随着妈湾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之后,他的工作状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升级后的妈湾智慧港配备了8台远控自动化岸桥以及26台自动化的轨道吊,远控岸桥将尹海朋从50米的高空解放到地面。 支持妈湾港智能化改造的,正是腾讯云的工程师们,他们正在把科技创新的力量,向更远更广阔的区域扩散。而腾讯这家企业的成长史,也是改革开放的鲜明注脚。 1998年,腾讯诞生于华强北一个小楼房里,凭借着科技创新的力量和不服输的拼劲,腾讯从最初的软件开发企业,最终崛起为领跑数字经济的互联网科技与文化公司之一。 腾讯云副总裁 姚一兆:腾讯确实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参与者、见证者和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我们也会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能力帮助实体产业进行转型,推动它们的科技创新。 就在腾讯从华强北起步写下第一行软件代码时,另一家同样乘着改革开放东风诞生于深圳的企业,刚刚成立三年的比亚迪,已经做到了销售额近亿元,成为手机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然而比亚迪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深的蓝海。 从电池领域到新能源汽车行业,比亚迪一步一步走出了跨界的艰辛,更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凭借的正是坚定不移的创新精神。目前,比亚迪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专利数量位居行业前列。 改革开放45年来,深圳不仅走出了腾讯、比亚迪,更有华为、大疆、中兴等众多优秀企业,在这里诞生、崛起、走向世界。在这些企业的基因里,都有着共同的密码。 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不仅孵化出一批批行业领军企业,更是着力打造创新之城。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 目前,深圳每年研发投入1880.49亿元、占GDP比重5.81%,其中企业研发投入1785.18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94.9%;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9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3万家;国家创新型城市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一。 站在改革开放45周年的时间点上,深圳,在科技创新上要更进一步,未来要成为中国算力的先锋城市。 广东省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陈华平:到2025年全市形成算力基础设施的规模体量,我们希望接下来在鹏程三期的算力使用中,进一步加大探索力度,使鹏程云脑的这种高质量的计算算力和多元的社会算力结合,能实现高效的协同,为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来源:央视财经 编辑:张静也 |
潮新闻客户端 王祖强 袁涌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
摄影、文/刘佳 4月21日,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国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