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新区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向我们宣传优惠政策,主动进行指导和帮扶,光水电气补贴我们第二季度就享受了将近13万元,对我们这种小微企业来说,不仅实实在在缓解了我们发展的资金压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在新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江西芯诚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庆坦言。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近年来,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两区两地”战略定位和打造全省“四区一极”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坚持以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导向,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提档升级,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找准“国家级新区”定位,构建政务服务体系新格局 规范提升行政审批“扁平化”模式。按照“小政府、大服务、高效率”的目标,将分散在13个部门300多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至新区行政审批局集中实施,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成立至今,总办件量为22857件。同时,加挂新区行政服务管理办公室牌子,全面统筹政务服务工作,创新“1+4+N”政务大厅管理机制,建立贯通上下的政务服务体系。 坚持实行政务服务“清单化”管理。完成新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将依法设定在新区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开展新区阳光政务服务清单梳理工作,对外公布“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事项361个、涉企经营许可事项16个。 持续推动审管协作“精准化”衔接。建立“审管分离”机制,搭建“审管互动”平台,进一步提高信息互通效率,促进审批与监管信息的相互推送与认领,将监管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合力提升监管效能。成立至今,通过“审管互动”平台推送审批信息8973条。 明确“国家级新区”方向,勇闯行政审批改革新路子 创新工程建设改革,项目审批全面提速。率先开展“模拟审批”和“容缺审批”模式,上线20个事项实行“容缺审批+承诺制”,32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全省首创消防设计审查无纸化审批改革,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单个项目节省成本近万元。分层级对建(构)筑物等39类项目实行“豁免审批”,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1/3以上。分阶段或分栋办理施工登记手续,推行主流程“电子证照”,48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实现在线办理。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迸发活力。打造“易企政在办”服务品牌,推行企业开办1日办结和简易注销登记,建立企业档案“容e查”系统,提供免费刻制公章服务,把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服务延伸至银行网点、便民服务中心,实现“易企快速办、易企就近办、易企自助办、易企联合办、易企免费办、易企帮代办”。成立至今,共为企业节约刻章成本20万余元,13项涉企事项实现“就近办”。 优化招标投标改革,企业负担大幅缩减。全省首创招投标事后备案制,取消招投标事前、事中备案,备案环节由原来的7项简化至1项。同时,率先实现直接发包备案电子化,将《建设工程直接发包情况告知表》等近20项材料全部取消,将企业原本最少需30天才能完成的备案时限,直接实现网上“秒批”。 落实“国家级新区”任务,展现政务服务提升新作为 推进自助通办,提供规范化快办服务。创新“5S”政务大厅服务标准,严格落实“倒逼机制+超时默认制”和“好差评”工作机制,办结率和满意度均达100%。推进“自助办理”,24小时自助服务区覆盖率100%。大力推行“大综窗”改革,综合窗口占比为61.9%。推行线上线下“一事通办”主题集成服务改革新模式,首批梳理出225个高频事项实现“一事通办”。 推进智能网办,提供智慧化秒办服务。将自有业务系统与省“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全区626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可办率达到99%。推动“赣服通”迭代升级,提升“掌上可办”比率,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前店后厂”建设。拓展“区块链+电子证照+免证办理”在政务服务场景中应用,23个事项实现“免证办理”。依托“惠企通”平台,1152.7万元奖补资金实现“秒到账”。 推进贴心导办,提供便捷化帮办服务。打造“小赣事·新小二帮您办”帮代办服务品牌,组建了12人的“一对一”帮代办队伍,安排专人专职负责智能导服。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创新“四办”服务,梳理整合22个“一件事”帮代办事项,制定特殊群体和老年人帮代办事项清单,提供暖心省心、全程免费、快捷高效帮办代办服务。成立至今,共代办项目213个,各类事项600余件,主动上门服务110余次。 赣江新区诞生于新时代,成长于新时代,肩负时代使命。进入新发展阶段,赣江新区将继续聚焦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做法,敢于“拿来”,善于“集成”,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拆壁垒、解痛点、疏堵点,全力打响“新区事·全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努力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标识。(刘紫卉) |
广交会开幕日,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创历史同期新高 文/羊城
服装产业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提速奔跑。中国时尚男装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