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办理房子继承的时候,加上前期开具继承公证的相关手续得用大概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花费了三四千块钱才能办完。现在我在金普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继承,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而且还不需要花一分钱,为我们老百姓节省了时间,更节省了费用。”办事群众刘某兴奋地说。 大连金普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于2019年11月开展非公证继承不动产登记业务以来,继承公证书不再是办理不动产继承业务的必要要件。截止目前,该中心先后办理非公证继承业务628件,为群众节省公证费用约300万左右,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节约了办事成本。 “我们研究制定了材料清单和办事流程,办理非公证继承业务628件,无一例投诉差评,群众满意度达到100%。”记者从金普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了解到,继承既是一项民事活动,又是一项法律性很强的工作。被继承人留下的不动产虽然有法律赋予的“继承权”,但继承者一时只能“看得见、够不着、得不到”,无法自然归到自己名下,这就需要进行继承确认(即登记)才能实现,而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是法律性、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业务类型。 金普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于2019年成立非公证继承工作小组,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工作小组集智聚力,深入探讨研究非公证继承工作中的法律脉络、实务要点,在结合公证处及法律专家的指导下对非公证继承的业务流程及提交要件进行进一步梳理、精简。 据介绍,非公证继承虽方便了群众,但因其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征,加上《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在这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泛,不动产登记部门在非公证继承不动产登记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取证难度和风险比较高。为切实服务群众又规避风险,该中心采取了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 一是公示和录像制度。通过公示和录像,不仅可以对欺瞒行为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也可以在特殊情况发生时方便调阅和取证,有效避免登记风险,具体做法是取证、询问、签字全过程录音录像,在完成继承申请书、承诺书、签订继承具结书后,告知当事人,并在官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45日;同时,把影像资料导出刻盘、备份、存档。 二是加强与司法部门、街道、社区的沟通。为避免发生继承人因利益纠葛欺骗登记的行为,聘请专业律师,对非公证继承从法律层面把关指导,同时加强和法院、公证处之间的联系,协同分析相关风险和隐患,提供意见和建议,从而降低登记风险。 下一步,金普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将尝试打造更便捷有效的不动产登记与非公证继承运作模式,进一步推行告知承诺制,针对特殊群体提供免费上门服务,为不动产非公证继承业务探索新途径,打造立体、多维的继承处置机制,疏通人民群众办理继承的“梗阻点”,让新区人民群众感受到切实的“获得感”。 |
在近日举行的老港镇农民集中归并安置点项目开工仪式上,首
活动现场。秦淮区建设局供图 4月26日,“宜居选秦淮 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