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父债子偿”的情况,说不定很快就会在楼市发生了。 事情的起因是,有专家又跳出来说话了。 最近,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表示,必须要照顾低收入阶层、必须照顾年轻人,建议将首付降低为15%-20%,延长贷款时间到40年。 乍一听,降首付?延长贷款年限? 这难道是又换一种方式在薅羊毛? 果不其然,专家刚说完,网上随即骂声一片。 一场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迅速蔓延,当中“一债还三代,人走债还在”、“贷贷相传”这样的说法层出不穷。 可以看出,在楼市低迷,经济吃紧的情况下,专家的这番话直接引爆很多人的抵触情绪。 这就好比一个鼓鼓囊囊的气球碰到了针尖,瞬间炸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时候连保住份工都很不容易,就更听不得鼓励他们买房了。 ——忽悠,大忽悠!无良砖家! 而且,对于很多加入骂战的人来说,最介意的其实是这个专家的身份。 那么,这个董潘到底是何许人也? 根据网上的公开资料,在房地产领域,董藩确实是一个公认的对国家决策和社会舆论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光头衔就有“年度中国争议人物”、“中国房地产年度人物”、“中国房地产年度思想贡献人物”、“中国地产网络红人”等一大堆。 但就是这么一个有头有脸的专家,在网友那里时常被喷得狗血淋头。 用广大网友们的话来说,这个董藩的恶行简直是罄竹难书。 排在第一的罪行就是为预售制站台。 他今年曾在的公开场合,坚决表示不能取消预售制,并且强调预售制对经济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甚至“还能减少烂尾楼”。 其实,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发表这么一番言论,属实是直接撞上了枪口,简直是找骂。 毕竟,还有一大堆人因为烂尾楼业主和TD事件而窝了一肚子火,背后的罪魁祸首正是预售制。 不仅如此,他最经典的理论还是,房价还会一直涨,而真正的房奴是租房人。 除了“25年后,北京房子将超过80万/㎡”这样的夸张判断,他还在2022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表示: “你被迫租房,被迫把你的钱给到房主,帮助房主还房贷,自己还赚不到增值。” 尽管说得没错,但类似这样的语言太直白、太扎心,直接戳破了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就算你说得有道理,但也不影响我骂你。 正因为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所谓专家的信任度也在下降。 所以,不管你头衔再大,无论你给什么建议,都是狗屁。 话说回来,今年本就是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买房和卖房都不容易,有些专家的话谨慎些听总没错。 当然,骂归骂,如果我们先放下对专家的私人成见,就事论事,或许可以认真思考一下,他这次的建议是否真的值得采纳? 专家的建议是否真的可以解决燃眉之急?是否真的有利于楼市和经济的发展? 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须回归市场基本面。 当下楼市虽然局部复苏,但整体依然一片萎靡。如今最急迫的事,就是拯救成交量,恢复信心。 然而,被伤过的心还能爱谁? ——经过一番调控打压后的市场,就像被渣男伤过的姑娘,一时间心如止水。 想要恢复的话,救市必须抓住痛点:降低门槛,释放需求。 说白了,让想买房的能够买到房,让想换房的能够换房。 说得专业点,就是让想买房的刚需能够上车,让改善能够顺利置换。 按照董藩的说法,此时的救市需要帮助低收入群体和资金有压力的年轻人。 可以将首付降到15%-20%,并将贷款年限延长40年。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降低首付和延长贷款年限,或许是可取的。 先别着急开喷,我们可以详细分析一下: 举个简单的例子,总价300万的房子,按照原先首付3成,贷款30年来算,就按照基准利率4.90%来计算,等额本息,首付需要90万,月供是11145元; 如果按照20%的首付,贷款40年来算,首付仅需要60万,但月供需要11414元; 如果按照15%的首付,贷款40年来算,首付需要45万,月供就需要12127元; 这么对比来看,月供只有几百块钱的增长,但是首付却是实打实降低了几十万。 千万不要觉得本息合计增加了很多,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买房无非是看两点: 1.上车门槛能不能够得到; 2.月供的承受能力; 按照上面的计算,首付压力已经极大降低,月供只是增加了一点。 这么一思考,专家的建议或许也没有那么不靠谱。 至少,为刚需家庭提供了一种可以低门槛上车的可能性。 其实,我也能理解大家对于这个建议的抵触情绪。 很多人的戾气无非是来源于还贷40年的贷款压力;另外还有对养老金还贷和贷贷相传的恐惧。 因为很多人看到的是,在首付15%和贷款40年的情况下,最后贷款的本息合计居然要582万,几乎是房款的两倍了。 而且,这一还就是40年,不少人贷款还没还完就已经退休了。 但我要告诉你,一个正常家庭几乎不可能一套房子住满四十年,当然也就不可能还贷40年,在房产正常增值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未来的月供压力也会越来越小。 所有的戾气只是来源于总还款金额的恐惧,但真正影响我们的是家庭的现金流。 换句话说,如果月供能够承受,这样的建议,还是会刺激到有这类需求的刚需家庭。 所以,还是那句说烂了的话:买房这件事本就该量力而为,特别是刚需买房,一定是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但换句话说,这样的政策如果普及,或许对于改善和投资客也会有一点点刺激效果,毕竟,首付低了,月供又不差钱,兜里有些积蓄的,可能就会蠢蠢欲动。 但如果你没有那个金刚钻,就千万别为自己乱揽活。 毕竟,勉勉强强上的车,终究开不大稳。 说句不好听的,一旦失业了、生病了,就很有可能断供,而断供的后果,普通人谁又能轻易承受? 最后说一句,今年的机会很好,但前提是自己一定要有必要的抗风险能力。 |
在近日举行的老港镇农民集中归并安置点项目开工仪式上,首
活动现场。秦淮区建设局供图 4月26日,“宜居选秦淮 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