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戴佳轶 通讯员 朱婷婷 从杭州主城区最大的旧城改造区域到现代化宜居新城,上城区望江街道用了十年。 8月13日一早,望江街道现场动迁指挥部门口热闹起来了。 不少居民揣着户口本、身份证,等着办理交房手续。他们将领取到补偿金结算单、安置交房联系单等,随后便可各自前往莫邪塘沁轩、秋澜悦庭、秋望悦居三个安置小区的交房处拿新房钥匙。 这一天起,望江辖区最后1718户回迁居民将陆续搬回他们的新家。 居民排队领材料。记者 戴佳轶 摄 老街坊喜迁电梯房 “等了8年,终于回来了!”83岁的赵师傅这次回迁安置的新房在莫邪塘沁轩小区1幢,他攥着钥匙笑得像个孩子。 赵师傅在兴隆西村的老屋住了30多年。曾经55方的两室一厅里藏着一家三口的岁月。“我原来住3楼,老房子没电梯,厨房小得转不开身,卫生间连干湿分离都没有。”2017年10月老屋腾空后,赵师傅和老伴、女儿在皮市巷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过渡。 赵师傅走进新房。记者 戴佳轶 摄 这次回迁,他选到了满意的新房。这是一套78平方米的两居室。“两间卧室都朝南,客厅、卫生间、厨房都比原来大了!”他在新家里转了一圈,对布局十分满意。 走到阳台,老人朝马路对面望去,曾是老房子所在的地块上,K11商场的塔吊正在工作。“以前看的是街坊屋顶,现在看的是新商场。”他指着楼下说,“我这幢楼两梯六户,上下楼有电梯,我这老腿再也不用遭罪了。” 目前赵师傅新家的装修方案已经敲定,计划交房后就开工。“年纪大了准备简装,十万元以内搞定,过完年一家三口就可以住新房了。” 塔吊位置处是赵师傅老房子所在地块。记者 戴佳轶 摄 像赵师傅这样的老住户不在少数。 同层楼西边套的孙阿姨,今天由女儿、外孙陪着来交房,收房时撞见不少老同事,拉着家常很高兴。 “2017年征迁后就和老邻居各奔东西,现在住同一个小区又能串门了!”孙阿姨一家原来也住兴隆西村,女儿小时常在近江村的公园散步、新开河里玩水。“这次重新回来,周围环境变化很大,但新开河还在,就觉得家还在,我们真的回家了。”当初选房时,孙阿姨特意挑到了这个小区,“距离地铁7号线‘莫邪塘’站走路只要5分钟,以后去下沙看女儿,出行很方便。” 安居更要乐居 住进新房子,生活便不便利最牵动人心。 秋澜悦庭是这次三个安置小区中体量最大的楼盘,位于海潮路与海塘路的交界处。 小区共有11幢新房和1幢社区综合体,采用人车分离设计,地下车库有1800多个车位,羽毛球场地和童玩设施已经装好。 秋澜悦庭的社区综合体。记者 戴佳轶 摄 “社区综合体共有17层楼,规划配套了办公、文化活动、文体健身、社区康养、社区居委会、物业办公等功能,目前正在招商。”上城区城投集团秋澜悦庭项目负责人章工指着小区北门入口处的高楼介绍,小区由滨望物业进行日常管理,物业费是1.98元/㎡(含能耗),比周边商品房便宜不少。秋澜悦庭北面就是钱学森学校,带着孩子收房的李女士说:“九年一贯制,出小区就到,接娃少跑多少路!” 随着三个小区的居民陆续拿到钥匙,望江新城十年征迁改造的大幕即将缓缓落下。 对住惯了老房子的居民来说,新家不仅是面积大了、楼层高了,更意味着生活里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都有了新的依托。 马路对面的塔吊还在转,新开河的水依旧流,老邻居们又住回了熟悉的片区。 曾经的老屋变成了新楼,街坊情谊没变;曾经的小路拓成了大道,回家的方向没变。从等待回迁的期盼,到打开新房门的欢喜,再到未来在新家过日子的安稳,对这些老街坊来说,这回,是真的回家了。 |
“真没想到,带押过户买二手房也能这么顺溜!就在这一个大
在AI技术深度融入消费场景、重塑商业生态格局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