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博鳌专家谈|中国房地产市场何去何从?

新资讯 2025-8-15 16:46 钱江晚报 1 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詹慧雯



盛夏8月,博鳌房地产论坛如期而至。


2025年,世界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面对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消费与内需是穿越这一轮周期的基础,科技与创新则是最主要的推动力,各行各业都在创新与融合中寻找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房地产市场又将何去何从。


论坛特别邀请到了著名学者樊纲、陈淮,商界领袖罗臻毓、王承伟,行业协会蔡云,经济学家邵宇、洪灏、汪毅以及相关企业、机构代表们,一起脑力激荡。他们有什么样的观点?


樊纲:住房消费也是消费,服务性消费或成新增长点


目前中国经济主要问题在于需求不足。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提振消费与宏观经济稳增长》主题演讲中表示,住房消费也是消费,且可能是人一生当中最大、最离不开的一项消费。



关于住房消费计算的方法问题,其他国家的统计当中有一大块就是住房的影子租金收入。你自有住房,没有租出去,但是你每个月实际在消费这个房子,它的房产价值是财富的价值,它不是GDP的组成部分,而租金是GDP的组成部分,你没有出租,但是你自己消费自己的房子,那叫影子租金,这是很大的一块财富。


樊纲举例,当年深圳曾做过试点,计算下来的结果是,相当于大概7%8%GDP。所以,在我们计算消费的统计当中,实际上低估了一部分消费,就是我们的住房消费。


同时,他也指出,中国经济走到目前这个阶段,实物消费已经产能过剩,服务性消费还有待发展,尤其是医疗、康养、娱乐、时尚、旅游,包括公共服务、私人服务。


下一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扩大,服务消费将是支撑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陈淮: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是均衡发展的模式


我认为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就是均衡发展的模式。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教授陈淮,在《房地产市场新模式之我见》主题演讲中指出,房地产新模式的根本问题不是要不要建房子,而是在哪儿建房子。



他认为房价问题归根结底本质上是城市结构失衡,大城市过度发展,二、三线城市没有相应的协调发展起来,人口过度地向优质资源短缺的超大城市融入。


大家为什么上北京买房子?因为那里有房子之外的优质资源,比如说教育、医疗、就业、养老。这些资源不能均衡配置,导致了今天的房价问题、结构失衡问题。


那么,如何均衡发展?陈淮指出,第一个均衡发展就是补短板,实现产业链条上风险的均衡配置。坦率说,很难消除购买房子过程中的风险,期房销售是把更多的风险积累到买房者手上,现房销售是把风险更多给到开发商了。


第二个均衡发展,就是要调整城市结构,逐步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第三个均衡发展,就是要让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互不转嫁责任并协调衔接、灵活过渡。


第四个均衡发展,就是要建立供求关系的良性自我调节机制。


洪灏:房地产趋势短期内或难有改变


尽管大家感觉今年的消费不足,但港股中的新消费三剑客:泡泡玛特、蜜雪冰城和老铺黄金,跑得非常好!



知名经济学家洪灏,在《博鳌铿锵行: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论坛环节指出,中国人并不是不消费,当下消费要从两个角度来看:


一是长期趋势,消费升级或降级与人口趋势、房地产价格及周期密切相关。人口出生率下降难逆转,年轻人更倾向自我消费,房地产趋势短期内也难有改变。因此,这要求我们转变思维,从计划型增长经济转向市场主导的消费型经济,以应对长期消费下行问题。


消费还是一个周期性的事情,周期就比较短了。如果我们在每一个短周期(34年)的运行中,看到一些新的政策,可能下半年进行新一轮的国补,比如以后每个新生的小朋友补贴1000/月,而不是300/月等。相信周期性消费下行的压力,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至于国内房价方面,洪灏表示并没有看到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出现特别大的下行。或者说我们看到北上广深的房价,尤其是上海的房价非常坚挺,据说豪宅出来还要验资,还要排队摇号,基本上秒光。


同时,他也指出,低线城市价格则下降了大概一半左右,且仍没有结束。


王承伟:新的科技可以创造新的市场、新的需求


香港建业集团、汉国置业主席王承伟,在《博鳌铿锵行: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论坛环节中表示,中国经济现在还是刚起飞,开放还不到50年,还有一段路要走。



谈及供应和需求这两个问题,他认为,第一是可以更深一层看一下中国这50年跟外国200年的比较,有哪些过程是不需要经历的。


他举例道:中国基本上在上世纪70年代是没有电话的,要拉一条电话线非常难,如果要跟着外国慢慢去拉铜线,到今天为止可能还没拉完。但是国家跳过了那个阶段,现在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这是我们在市场上可以跨过的部分,这是可以用科技来跳过的。


至于房地产的问题,他认为没办法由一两个人来解决。但每个社会阶段,都可以靠新的创意跨过供应链不足的地方,新的科技可以创造新的市场、创造新的需求。


比如在深圳大力发展低空经济、AI,这些新的科技相信在未来可以带动中国把供应和需求重新平衡一下,而且把人的需求提升起来。因为人对新的东西肯花钱,有新的东西可以重新带活市场。


蔡云:房企转型过程中一定要认清企业的优势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房企应时刻思考:我们能配合市场做些什么?


中国商业联合会购物中心分会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蔡云,在《地产精英 博鳌论剑:融合的力量》论坛环节中提到,房企手里最多的是房子,应积极利用一切手段,以科技赋能的方式,把手中的固定资产盘活。



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企业优势在哪,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做到互赢、融合。


她举例,当开发企业进入资金密集阶段,会想把资金放到多个篮子里,曾经尝试过商业地产、文旅地产,但现在真正文旅地产做得好的,比如华侨城,是因为天生带有资源性的优势,才能够转型成功。单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没有这种天生的资源优势,就像产业园区领域,京东并非房企,它是靠电商和物流做起来的,有原生的生态资源,这是房企比不了的。


此外,她还提出房企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参与城市更新、参与科技建设,把手中优势进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能平稳渡过周期。


夏亦丰:房企要重视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不只是住宅更新


关于对未来房地产行业格局的判断,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副总裁夏亦丰,在《地产后增量时代的机遇》主题演讲中,用8个字进行概括:增量变精、存量优化。



在增量变精这个部分,介于现在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土地供给一定要缩量重质,主要是政府要维护供给市场;第二是开发商要在新增的增量建设上提质增效。


夏亦丰进一步指出,在存量优化的角度也是两个方面:


一个是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目前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重点要推的方向,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个点。我们在比较早之前就说到,城市更新不只是住宅的更新,不只是拆迁,其实还有很多非住宅的城市更新。在目前这个阶段可能会有新的增量点,这也是开发商的一个机会。


她举例,非住宅更新(旧资产焕新)包含老旧街区改造、传统商场存量改造、文化历史建筑、文旅地产、废旧火车站再利用、老旧厂房更新改造,非居改租等等。


二是运营服务,也就是地产+N,这一点最重要的还是要切中消费者的需求。比如,以购物中心为主的商业地产、物业管理以及养老产业。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