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槟榔大都以美食的形式存在。其实,自古以来,槟榔就是我国多地迎宾敬客、款待亲朋的待客佳果,在饮食礼仪中占据重要位置,因古时敬称贵客为“宾”、“郎”,“槟榔"的美誉由此得来,当贵客临门时,递上槟榔即是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忱。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槟榔已然演绎成为了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由槟榔衍生而来的习俗、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民间也有了“无槟榔,不成礼”的说法。 除了充当待人款客的“社交神器”,槟榔还是传统婚嫁礼俗中的重要信物。早在西晋时期,左思的《吴都赋》有“槟榔无柯”之赞,“送槟榔”寓意坚贞不渝,不节外生枝。四大名著《红楼梦》的第六十四回中,也有贾琏和尤二姐以槟榔传情的文字,蕴含了两性交往时的暧昧心思。 在海南,当地人认为,槟榔树干笔直,树身浑圆,送槟榔表示“一心一意”、“婚姻和美”。槟榔还被海南黎族人称为“爱情果”,黎族男女恋爱、订婚、纳聘到结婚,每一步都少不了槟榔。如在恋爱中,海南黎族民间情歌唱道:“送口槟榔试哥心,一口槟榔一口香,二口槟榔暖心房,三口槟榔来做媒。”男方上门求亲时会带上一盒槟榔,如果姑娘的父母开盒取出一枚槟榔吃,就意味着这门亲事成了,若不愿意接收槟榔,则代表婉言谢绝之意。时至今日,万宁、陵水、三亚一带的乡村,在迎娶拜堂期间仍有发槟榔给前来道贺的亲友嚼食的风俗习惯。 不仅是海南,在湖南、福建等更多地区,槟榔早已深入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形成了独有的风俗、礼仪和文化。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槟榔的利用更加充分,槟榔文化也正在演变出更多的形式,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为中华传统文化增色! |
近日,一场独具特色的婚礼在萧县刘套镇温馨举行。这场婚礼
半岛网4月27日讯(记者 王苗)4月27日,阳光明媚,海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