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每提到古代的婚姻,人们都会感到难以理解,无法忍受。因为大部分的古代婚姻都是秉持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金科玉律而产生的。其实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并非只是一种不太人性化的习俗而已,而是一项明文规定的婚姻制度,是有强制执行力的,是古代婚姻制度里一项重要的规定。 任何社会制度都不是没有由来凭空产生的,每一项社会制度的出现都要符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不合乎人性的制度来约定婚姻确实是不太被接受的,可是它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衰而兴衰,而且还成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有力的工具,并且持续了上千年,对今天仍然有一些影响,证明它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 古代婚姻中唯一合法的方式 在西周初周武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婚姻制度。在社会道德层面来讲,《孟子·滕文公下》里面就有明确的指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重要性,如果要确立一段婚姻关系,而没有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视为不合法,不会被认可为真正的夫妻。如果胆敢如此私定终身,不仅不会得到认可和祝福,还会被道义所谴责。 (图一:周武王画像) 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对一系列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封建化。婚姻制度就明文法律规定,没有经过父母同意而擅自结合的夫妻不被视为合法的婚姻关系,意思就是说,两个人的婚姻完全由双方父母决定,个人的意愿基本上不占有影响。 这些种种迹象表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结亲方式已然在西周开始就成为了法定的唯一的受人承认的缔结婚姻关系的方式,其他任何方式都不会被认可。 (图二:秘密见面不得成婚的恋人) 《南史》中有一篇关于自主择婿而结局凄凉的故事记述。是说一位荀姓女子,反对家庭包办婚姻,渴望婚姻自由,在家里为她择婿,婚礼在即之时,她却选择大胆的逃婚,没有和家人商量。可能每每读到此处都会称赞这样的女子勇敢,不畏强势。但是古时和现在大不同,她那样的行为,书中记载唯有一句话“遂出家为尼”。这就是典型的不接受父母之命,想要自由婚姻但是受到封建礼制谴责惩罚的例子。 起源于宗法制的婚姻制度 古往今来,因为这项不合乎常理的规定,流传着多少凄美婉转的佳话,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在默默地谴责这种制度希望得到改变。可是这项制度却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衰落而衰落,千百年来持续不断,这也证明了这项婚姻制度就是和封建制度,宗法观念血脉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图三:宗法制等级简图) 西周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项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宗法制可谓是维系周朝八百年悠久历史的血和筋脉了。宗法制度不仅表现在血缘亲疏分配权力大小上,还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天子对人民的管控上面,大小宗的等级观念在普通宗族家庭中一样存在。 父母之命即一家之主的意思。古代多是宗族大家,由于宗法制度及其观念的影响,遵从尊卑等级,一家之主即使一个氏族家庭里面的最高等级,子女既为小辈,自然等级较低,所以行事都需要得到大家长的同意,包括婚姻。而且婚姻本来就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古人认为婚姻乃是一种对外缔结,是宗族的延续,所以婚姻在古代是一种宗族行为,是关乎宗族兴衰,祭祀祖先的大事。所以无论什么情况,父母之命是缔结婚姻的最根本的条件。 (图四:全族见证的婚姻) 虽然在西周灭亡后,分封制和宗法制都土崩瓦解。但是宗法观念却深入人心,一直延续到今日。 这也是为什么西周宗法制破产过后,其催生的一系列制度却还能延续的原因,其中就包括这样的婚姻制度。 婚姻制度是礼制中的一个分支,宗法制度催生的礼制,一直在后世历朝历代中都得到了沿用,这和古代持续未断的封建制度有关。最早的完备的封建制度就是形成在西周时期,从狭义上来讲,其实自西周过后的封建,就是分封和宗法的结合,西周开辟了古代上千年的封建制度。所以说,后世历朝历代都是沿用西周封建制度的范本加以改造,自然大骨架都是西周延续下来的制度。 经久不衰,必有道理 这也是为什么宗法制覆灭了,宗法观念还在,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婚姻制度也还在。 但是每一种制度都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价值 。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特征的婚姻制度,被后世沿用过后,没有被废除,肯定是因为它的存在还能继续为封建统治服务。 众所周知,古代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时,是非常重视大宗族对地方的管理作用的。一方有宗族,一方必有祠堂,古人喜欢同姓氏者聚居,由此常常形成一个同姓的大家庭,这样的宗族在地方一般很有威望。 (图五:张氏祠堂) 而这些宗族虽然没有纳入地方官员体系里面来,但实质上他们已经担当了一方官员的职责,这也是我国古代一种特别的治理制度 。而这种大宗族的形成和延续,就离不开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自然也需要让大家长满意的婚姻。 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婚姻制度完全契合这样的要求,大宗族联姻讲究门当户对,是希望宗族势力不断扩大,宗族得以更加长久的延续。 (图六:门当户对的婚姻) 其实古代的婚姻和现在的婚姻相比,更像是一种工具,一种维护统治者治理天下,一种和宗法观念切合有利于控制人心的,一种扩大宗族势力,保证家族传承的工具。虽然在今天看来那样的婚姻制度完全就是一种糊涂制度,可是其实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所以一直持续到封建社会完全覆灭,封建制度被完全推翻后,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才真正的画上了句号。 总结: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能够伴随封建社会存活了上千年,而且在多次的反抗当中依然屹立不倒,一定有它的道理。 这种婚姻制度,从一开始其实就是为了封建制度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推行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强制管理百姓的措施。 在古代封建社会那样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婚姻制度是具体时代的具体产物,是符合那样一个时代发展的。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单纯的指责它。 这种婚姻制度也为古代大家庭,宗族群居提供了条件,是形成多人大家庭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也催件了家族的繁荣,大家族维护一方安宁,维护社会的稳定,自然对维持封建统治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古代封建社会持续千年,经久不衰,稳定和平,和这类看起不够人性化的制度都是分不开的。 |
近日,一场独具特色的婚礼在萧县刘套镇温馨举行。这场婚礼
半岛网4月27日讯(记者 王苗)4月27日,阳光明媚,海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