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鲁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向大会建议修改《民法典》1047条的规定,将结婚年龄规定为“结婚年龄,不得早于十八周岁。” 首先我们来熟悉一下,世界各国关于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 一、世界各国关于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 联合国将青年年龄界定为15-24岁,但是青年的界定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青年的法定结婚年龄一般由各国的法律明文规定,青年结婚年龄决定了青年的性待业期的长短,影响婚前性行为的界定及其产生,影响学术生涯、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关系处理等方面。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18岁的法定标准,也有少数国家法定结婚年龄为16岁。我国1950年4月颁布的《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后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1981年实施的新《婚姻法》,提倡晚婚晚育,法定结婚年龄有所调整,规定为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下降法定结婚年龄是提高生育率的大势所趋。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政协委员鲁晓明建议降低结婚年龄,从提高生育率的角度出发,可谓用心良苦。 我国建国之初的结婚年龄为男二十女十八,并且当时并没有对周岁与虚岁进行严格界定,所以各个地区实际操作当中,有的结婚年龄更低。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现行民法典男二十二女二十周岁结婚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在晚婚晚育的政策号召下制定的。而随着我国新生人口的不断降低,老龄化社会越来越严重,我国目前的人口趋势刻不容缓,急需改革。所以,虽然下降法定结婚年龄到18周岁,猛一听像是天方夜谭,但是确实是大势所趋。 再次,下调法定结婚年龄就能提高生育率吗? 下调法定结婚年龄就能提高生育率吗?显然不能。 (一)晚婚晚育政策下长大的一代,形成了思维惯性。我们就是在响应国家晚婚晚育政策下长大的一代,小的时候刷在墙在的标语“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仍记忆犹新。激烈的社会竞争、巨大的生活压力,让现代年轻人的择偶观、生育观念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已经大相径庭,我们已经习惯了晚婚晚育的生活状态,对大家晚婚晚育感觉也很正常。 (二)结婚不是年龄一个因素能够决定的,生育更不是。晚婚晚育政策制定之初就是为了降低生育率进行人口增量控制,反之,早婚就能早育吗?不见得。因为人们的观念已经变了,生活条件、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换。18周岁正是学业进步、升学考试、增长见识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年纪,男孩子拿什么养家,女孩子一边喂奶一边考大学?况且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在中产阶级步履维艰的保持社会阶层不下滑的艰难困境中,估计孩子想结婚家庭也不见得支持。 (三)我国婚姻法还说了,自愿结婚,尔等各凭本事吧!虽然猛地一听到降低结婚年龄,导致极大的舆论反弹,年轻人都在吐糟生活压力大,买不起房怎么娶媳妇!改就改呗,不用怕!我国民法典第1046条规定,“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结婚的基础是完全自愿,自愿结婚,想结或者不想结,十八结婚还是二十八结婚,你凭实力单身,国家也没法给你分配对象啊,尔等各凭本事吧! |
在这个信息爆炸却人情疏离的时代,越来越多单身人士陷入了
河南开封“王婆说媒”火出圈,其扮演者赵梅,现年62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