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降温剧烈,易引发呼吸道、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龙华医生提醒,一般寒潮后两三天就是感冒等疾病就医高峰,“急冻”时最关键的是做好保暖,防止病毒入侵,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等。寒潮取暖,也要特别注意安全。 呼吸道疾病高发 建议戴口罩、多通风 “急冻”模式下,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抵抗力相对低,要特别注意保暖防感冒,预防呼吸道疾病等。 龙华区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姜春梅提醒,进入秋冬季节,温度适宜,各类病原体繁衍、传播,特别是当下细菌、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交织叠加。如果是已知病因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流感,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出入人口密集场所、学校和托幼机构、养老院等,也建议戴好口罩。 天气一冷,很多家庭都习惯关门闭窗,严防冷风灌入,不过,姜春梅主任提醒,“再冷也要保障常通风,建议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新鲜空气能保障机体健康。” 除了戴口罩、多通风外,姜春梅主任提醒,市民还要注意室内室外的温差,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学会正确洗手、勤洗手,正确洗手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保护重点人群,经常用肥皂和水来清洗双手,有助于预防流感等其他疾病的传播。 寒潮来袭易“冻心” 警惕心血管疾病发生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还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增加脑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率。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天气就是心肺功能的晴雨表。”龙华区中心医院介入诊疗科主任、胸痛中心主任刘鸿涛指出,天气寒冷特别是气温大跳水,容易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大,因而冬季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发病率、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明显增高。 这次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刘鸿涛主任提醒,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加强防护,按时服药、规律作息、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做好日常健康监测。特别是,“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换药和增减药量,否则会增加患病风险,建议规律测量血压、血脂和血糖,了解疾病的控制情况,如果有变化,及时告诉医生,看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保持较为适宜的室内温度,不能低于15℃,低温会加重人体循环系统的负担;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如果出现面部、四肢无力和麻木、说话困难、头晕目眩、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
(央视财经《财经调查》)近日,财经调查栏目组接到消费者
耀百岁中医养生平台与上海隽生中医药研究中心达成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