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沈爱群 近日,北京市浙江大学校友会启动“老校友微档案”采访活动。该活动旨在记录部分浙大在京80岁以上老校友的精彩人生。潮新闻记者跟随采访了其中一对浙大百岁校友伉俪,印象深刻。 这对百岁校友伉俪是:101周岁的温寒江和98周岁的吴秀。据了解,目前浙大在北京校友已超5万人,这对夫妇是其中年龄最大的学长学姐。 采访中,我们聆听了他俩的人生经历,也学习了这对百岁校友的长寿秘诀和养生之道。 温寒江吴秀夫妇 (记者 沈爱群 摄) 曾为地下党,入党时就已作好了牺牲的准备 温寒江,原名温泽民,1924年5月出生,福建龙岩人,1947年毕业于浙大物理系。1949年,温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从此在首都教育战线辛勤耕耘75年。他曾先后担任北京三十五中、北京四中、北京八中校长和北京教育学院院长。 1987年离休后,他先后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他开展“学习与思维”课题研究25年,培育出一大批中小学骨干教师。主编的《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为我国“应试教育”转型为“素质教育”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撰写的《学习学》海内外发行丰富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离休后,温老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吴秀,原名吴芝寿,1927年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47年考入浙江大学史地系。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在师大女附中、北京40中、北海中学、新街口中学、北京29中、北京220中工作,曾任北京220中学(后改为北京市外事服务职业高中)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离休后重点研究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参与教育理论和思维科学研究课题。 他俩都是在浙大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都曾是中共地下党员。 1937年底,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的率领下,踏上了漫漫西迁路,历时两年多,跨越浙、赣、湘、粤、桂、黔六省,于1940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坚持办学七年,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文军长征”史。 温寒江就是在浙大西迁时入的学。“大学一年级在贵州永兴,二三年级在湄潭。后来抗战胜利了,我们就搬回了杭州。”他说,“大学毕业前,我是在杭州黄龙洞后山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秘密宣誓入了党,铁了心要跟共产党走。” 温寒江还告诉我们,当时的大环境下,他是抱着随时牺牲的准备加入共产党的。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我们干的是秘密工作,开会不能在校内,容易暴露。每次秘密参加党的会议,都是在一个朋友家的阁楼上,得用梯子爬上去。可小心了,万一暴露,是要被砍头的。”他说,“那时在浙大,因为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有时难免疏于学习,我的成绩也不是班里最好的。但回顾我这一生,永远跟着党走是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情。” 吴秀1947年进入浙大后,加入了国统区先进青年的地下组织“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民青”)。她告诉我们:“当时,浙大农学院学生于子三(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被迫害以后,浙江大学掀起了学运浪潮,经过这一时期的锻炼,我更加坚定了入党的决心。1948年年初,在农学院学生的介绍下,我又一次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秘密成为了一名党员。当时党组织派给我一项任务,让我联系周围几个学校,开会研究工作。” 吴秀家族与浙大关系十分密切,其祖父吴震春(字雷川)是浙江高等学堂(1906—1910年)校长,家族中先后有7人均受浙大求是学风的熏陶。“我有个哥哥名叫吴大信,当时担任浙大党支部书记。1948年8月22日凌晨,他被敌特刑庭逮捕,在狱中与当局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保护了组织及同志。那时,我哥哥手中有个小本子,上面详细记录了浙大的秘密党组织成员名单。他被捕后,我冒险在他的宿舍里翻找到了这个本子,上交给党组织,保全了中共地下党在浙大的秘密组织。” 1948年10月,收到地下党下达的“业已暴露,尽速撤退”的通知后,吴秀跟随党组织撤退到华北解放区,在河北正定的华北大学上学;1949年3月跟随华北大学搬迁至北京,在人民大学工作一年后被调入师大女附中。 心静自然安,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今年5月19日,北京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带队来到温寒江家中,提前给温老101岁生日祝寿。 记者采访时,温老嗓音宏亮地告诉我们:“杭州是我的福地。我的老伴是正儿八经的杭州人;我在杭州读了大学,又在浙大入了党。可以说,我的人生大事都是在杭州启航的。” 据了解,在浙大诸多校友中,夫妻俩都已年届百岁的十分罕见。“老校友微档案”采访组提请他们传授一些长寿经验,尽管已经接受一个小时采访的他俩稍显疲倦,但作为学长学姐,他们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这时,轮到吴秀主讲了。她套用了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静自然安。 首先是勤于锻炼。“我喜欢安静。锻炼身体,都是在他的带领下进行的。”吴秀表示。 吴秀至今耳聪目敏,笔耕不辍。“爱动脑,也是一种锻炼。”吴秀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喜欢学习。” 温寒江坚持25年的“学习与思维”课题研究,是他在离休后开始并完成的。 吴秀也不含糊。每天早上5时起床后,她喜欢看看书、写点东西,离休至今写作的论文有:《努力学习,变革观念——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我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看法》《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切实加强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精髓》《学习艺术有助于智力提高》(翻译自1996年5月2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一篇论文)《充分重视小学英语教学,加强口语能力的培养——兼谈第二语言关键期的问题》等。 他俩还都是执行力超强的那种人。 1954年2月,温寒江出任北京四中校长,时年30岁,风华正茂。狠抓教学之余,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至今,北京四中还有一段关于他的美谈: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那时,他住在学校,每天早上要在操场上跑四圈(1600米)。一些学生看到后,早上上学就常常跑步到学校,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也上来了。 离休后,他俩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7时前,先打一套太极拳(15分钟左右),然后开始早饭,至今雷打不动。午睡后起来,下午3时左右,再走路15分钟。“以前我们的活动都是在小区楼下空地上进行,后来年岁上来,改为在家中和楼道里锻炼。”吴秀表示。 至于饮食,吴秀说:“一点也不讲究,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生活俭朴,就是粗茶淡饭。”她唯一提到的一点,就是两人常吃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买来的蜂王浆,量不大,每人每天一小勺。另外就是早晚两餐喝粥,小米粥、麦片粥、八宝粥自家熬煮,有助于消化,轮换着来。 最后,就是心态平和。吴秀提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静自然安”,说的也是心态。 “自懂事以来,我的人生观就是不为名不为利,也就是淡泊名利。他也是如此。”吴秀说,“所以一路走来,尽管我们也都经历了风浪。但即使是在人生遭遇挫折时,也能坦然以对。” 说到百年人生,吴秀坦言跟心情很有关系。“再回过头去想想,如果要说经验么,可以总结为:遇事时,很重要一点,就是平静,心静自然安。”她说,“心情放松,知足常乐,就能做到平静不起波澜。我想这对于人的健康,是有利有益的。” |
位于门诊大厅的厦门市中医院药膳体验馆。 昨日,厦门市中
中国网财经7月1日讯(记者 段思琦)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