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张君琳 通讯员 林颖杰/文 受访者/供图 泉州,枕山面海。泉州人的餐桌融合与“药食同源”的古老智慧。从典籍里的千年医方到餐桌上的养生佳肴,无论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品、一盅精心炖制的佳肴,还是一块精致可口的糕点,泉州的中医文化从业者将食材与药材巧妙搭配,深入挖掘药膳文化内涵,在满足味蕾的同时,传递“食养药膳堪为良医”的哲思。 山海为馔 药膳生香 德化的戴云山层峦叠嶂,孕育出黑兔、黑鸡、黑山羊等山地珍馐;泉州湾潮起潮落,馈赠鲍鱼、牡蛎等海洋瑰宝。山地的醇厚与海洋的清润在餐桌上碰撞、交融,酿成一道道兼顾美味与养生的佳肴。 永春石鼓白鸭汤 永春石鼓白鸭汤是极具泉州特色的一道药膳。这道汤品以2到3公斤红面番鸭为主料,搭配永春经九蒸九晒炮制的熟地,以及黄芪、当归等药材,九制熟地褪去生燥,留下温润的滋阴之力,与红面番鸭的温补相得益彰。汤品需用陶瓮文火慢炖,让鸭肉的营养与药材的药性充分交融。汤色深邃黑褐,药材的甘香与鸭肉的醇厚交织,入口绵柔,余味悠长。此汤对于阴血亏虚、气虚乏力者是滋补的良方,但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患者不宜食用。 德化的药膳则将黑鸡、黑羊、黑兔等山地食材,搭配黄精、党参等药材,制成滋补佳肴。比如滋肾益阴小母鸡汤,主食材是来自德化放养的黑鸡,这种鸡常年在山林间觅食昆虫、野果,肉质富含氨基酸,自带清甜。母鸡用山茶油煸炒后,加入黄精、山药等药材,以山泉水文火慢炖数小时。黄精滋阴益肾,山药补脾养胃,与黑鸡的清补特性相辅相成。炖好的汤呈琥珀色,香气带着山野的清新,既有鸡肉的鲜美,又有黄精的微甘。这道汤男女老少皆宜,孕妇也可服用,能滋肾益阴、美容养颜,改善肾阴虚引起的乏力、面色暗沉,提升免疫力。 羊鲍烩山海堪称“山海共舞”的美食创作。德化黑山羊温补,深海鲍鱼性平滋阴,在川芎、当归身、杜仲等药材的调和下达成新的平衡。川芎活血行气,杜仲强筋健骨,羊肉醇厚,鲍鱼鲜美,肉质金黄无膻味。无论是气血不足的老人,还是需要滋补的中年人,都能从中汲取能量,但孕妇应忌口。 温阳鱼鳔羊肉煲则是“山珍与海味”的另一种对话。德化黑山羊肉质紧实不腻,羊骨坚硬;鱼鳔带着海洋的清润,富含胶原蛋白。制作时,先用山茶油煸炒羊肉至微黄,加入鱼鳔和药材,再注入山泉水文火慢炖。炖好后,羊肉酥烂不柴,鱼鳔滑嫩弹牙,汤汁醇厚,药香扑鼻,有温阳补肾、健脾益气的功效。 海洋的馈赠还体现在朴素的汤品中。牡蛎紫菜汤以牡蛎、紫菜、蘑菇为主料,加生姜、香油调味,味道鲜美。牡蛎富含锌元素,紫菜富含碘元素,两者搭配能滋补肝肾、清热利尿,但尿酸高者不宜食用。 海丝为脉 文化入味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拥有历史悠久、底蕴丰富的中草药文化,历经千年,形成了独特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医药与食疗药膳文化体系,为药膳创作者提供丰富的灵感来源。在日前结束的2025年福建省药膳制作技能大赛上,经过多轮角逐,泉州市正骨医院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赛后,据该院药学部主任蔡建峰介绍,几道药膳洋溢着浓厚海丝风情,正是折服评委的关键因素之一。 “凤凰归巢”五彩山药丝 “凤凰归巢”五彩山药丝承载海丝记忆,慰藉游子乡愁,寓含泉州海外侨胞对故土的眷恋。药膳依据《黄帝内经》“五色入五脏”和五行相生理论,其中山药健脾,西芹清热,木耳养血,红、黄椒开胃,寒热温凉属性互补,多种食材功效相辅相成。 人参双曲糯米饭 人参双曲糯米饭是该院与鲤城区卫健局共创的作品,灵感源自宫廷补气名方《食鉴本草》中的“人参粥”,由人参煎汤与糯米共煮,融合泉州道地药材老范志神曲、非遗红曲,消糯米难化之弊,四者相融,补脾益肺又健胃,作品整体造型仿非遗簪花,展现海丝文化与中医药膳智慧的完美交融。 黑豆黄精百岁鸭 黑豆黄精百岁鸭,膳中法制黑豆经多味中药炮制,滋阴补肾;古法九蒸九晒黄精补气养阴,与番鸭相得益彰。摆盘以泉州港造型为底,德化白瓷船载满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药香料,重现宋元东方第一大港的盛景,寓意延绵安康。 据了解,该院连续多年来积极举办药膳、膏方文化节,向市民普及、推广中医药养生知识,并结合医院中医骨伤专科特点,依照骨折早、中、后三期为患者制定多种药膳,令药膳文化焕发时代生机。2024年海丝药膳美食文化交流节中,该院的枝仔玲珑汤、健皮QQ丸成为医疗机构唯一入选“泉州特色食养”的药膳。截至目前,医院累计开发了健脾四豆饮、酸梅汤、罗汉果菊花膏、桃胶四物膏等50余款药膳食疗产品。 随着养生理念深入人心,泉州药膳秉持“辨证施食”原则,贴近当代人的饮食习惯,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体质,推动“治未病”理念和“大健康”观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
中新网上海7月24日电 (陈静 瞿乃婴)24日是国际自我保健日
近日,“三伏天”正式开启,“冬病夏治”、“三伏养生”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