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立秋“撞上”末伏如何应对“湿性秋老虎”?东莞中医支招妙养生

新资讯 2025-8-11 10:30 羊城派 1 0

87日立秋,9日迎来末伏。东莞在经历本轮强降雨后迅速切换至"高温模式",一个巨大的蒸笼将笼罩着东莞。暴雨高温交织中如何养生保健?东莞中医专家提醒,今年的秋老虎是只湿性秋老虎,并奉上中医实用妙招,助力市民科学应对季节交替。



小心湿性秋老虎湿热交蒸易困脾胃


立秋已过,岭南暑湿仍盛。气象部门预报,今年立秋期间,广东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连日暴雨后又将迎来高温天气,气温将持续达35℃以上,高温与连日暴雨带来的湿度形成湿热交蒸之势。


东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李轩指出,中医称此为长夏湿困,比单纯的高温或潮湿更易影响人体。湿为阴邪,重浊黏滞,湿性趋下,易困阻气机,损伤阳气。热为阳邪,耗气伤津,热邪升散,迫津外泄,耗伤气阴。湿热交蒸,两邪相合,易致三焦不利,脾胃受困,引发疲劳、皮肤湿疹、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他特别提醒,大便黏滞和舌苔腻是湿邪侵袭的最特异性表现,其他如湿热熏蒸上焦,致头重如裹、晨起困倦、面部痤疮;暑湿困脾致运化受阻,出现腹胀、食欲不振、腹泻;湿热困于下焦,引发会阴瘙痒、白带异常、小便黄赤等。上述症状虽非独有,但若持续加重,需及时干预。


广东人常挂在嘴边的祛湿,此时正是重点。李轩建议,立秋养生可关注这四大穴位,每日按压或艾灸丰隆穴,助化痰湿,尤其适合痰湿内蕴者;每日揉按阴陵泉穴,健脾渗湿,改善小便不利、水肿;掐按合谷穴,解表清热,预防空调病引起的头痛、鼻塞;睡前按摩三阴交10分钟,可调经安神、舒缓情绪。


三伏末伏需避寒 药膳调理润秋燥


东莞市中医院未病科主治中医师汤美芳强调,当前仍处于三伏天收尾阶段,市民需警惕过度贪凉。"持续吃冷饮、吹低温空调、熬夜会损伤脾阳,形成湿气淤积的恶性循环。"她建议,此时饮食应遵循"减辛增酸"原则,以助收敛、养肺润燥,并推荐了几款立秋养生药膳。


1、清心五花茶


做法:金银花、菊花、鸡蛋花、木棉花、槐花,沸水冲泡或稍煮,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湿。体质虚寒、易腹泻者慎用。


2、冬瓜薏米老鸭汤


做法:冬瓜(连皮),薏米,芡实,陈皮,老鸭,生姜,加水煲,加盐调味。


功效:清热解暑,健脾祛湿,滋阴而不腻。


3、酸梅汤


做法:乌梅、山楂、甘草、陈皮、冰糖适量,材料洗净加水煮,加冰糖调味。


功效:生津止渴,开胃消食,缓解烦渴燥热。糖尿病患者去糖。



4、甘麦大枣汤


做法:炙甘草,小麦,大枣,煮水代茶饮。


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尤适用于更年期、情绪低落、脏躁者。


5、百合莲子羹


做法:百合,莲子,冰糖适量,煮羹。


功效:清心养阴安神。适用于阴虚失眠、心烦者。



文|姚梓婷


图|受访者提供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