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尹义龙 通讯员 马友辉 清晨6时,薄雾如纱,一位老人在晨露中稳稳起势,抬手、屈膝、转身,一套八段锦行云流水,力道内蕴。晨练者熟稔地招呼:“李老,又来练拳啦!”老人笑着摆手:“生命在于运动,健康也在于运动,一天不练就浑身不舒服呀。” 这位精神矍铄的八旬老人,正是湘潭县的健康养生专家李罗莹。从1993年那场严重胆胰疾病中挣扎出来,再到2022年战胜肺癌,他用30多年光阴,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养生信念锻造成守护数万中老年人健康的灯塔。 李罗莹展示近年来编写的健康养生书籍。 病榻悟道: 夺回生命主动权 1993年秋,时任湘潭县副县长的李罗莹下乡调研后因突发急性胰腺炎入院。医生严令休养,不可过劳。 病床上,望着窗外飘落的秋叶,48岁的李罗莹心绪翻涌。正值干事创业的壮年,难道余生只能与药罐为伴?同病房老人突发心肌梗死离世,更如重锤击醒了他:不做疾病奴隶,要做健康主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生命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 出院后,他如饥似渴地钻研医典。从《黄帝内经》到现代病理学,从中医养生到西医保健,他渐渐悟出:许多慢性病元凶并非“天命”,而是熬夜、暴食、久坐、焦虑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医生说要静养,但我理解的‘静养’不是不动,而是要科学地动、有规律地适量运动。”他决心用自己的方式夺回健康。 晨跑几百米就气喘吁吁,练气功总不得要领,他不气馁,每日记录身体反应,调整强度。3个月后,一套属于自己的养生节奏清晰成型:清晨八段锦、傍晚散步一小时、饮食清淡杂粮为主、晚上10点准时入眠。 半年后复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令医生惊叹:“这简直是个奇迹!”医生的赞叹更坚定了他的信念:健康不是“等来的”,是靠自己“拼来的”。这场病,让他明白:“所谓‘天命’,不过是弱者的借口;真正的强者,敢于向命运宣战,用科学与坚持改写人生剧本。” 四字真经: 养生就在烟火日常 “养生不是玄学,而是融入柴米油盐的生活智慧。”30多年躬身实践,李罗莹提炼出一套朴实有用的“李氏养生四字诀”:顺、节、动、和。 顺,即顺应天时。李罗莹起居严格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寒冬不贪晨睡,炎夏早早出门锻炼。“人是自然一部分,违背规律,身体就闹脾气。”他善用节气智慧,立春食韭菜、豆芽助阳气,立秋则以山药百合汤润肺,古书智慧化作日常餐桌的温暖。 节,贵在节制。“病从口入,祸从欲出”,退休后常有餐聚,他始终浅尝辄止。一次老友聚会,众人劝酒,他笑着举杯清茶:“我以茶代酒,情谊不减。你们看,这好身板,就是‘节制’送我的大礼!”他的饮食哲学是“杂、淡、鲜”——每日食材不少于12种,少盐少糖,新鲜至上。 动,是他最看重的基石。“生命在于运动,健康也在于运动,但要动之有方。”80岁高龄的李罗莹,清晨雷打不动练八段锦30分钟,下午侍弄花草,睡前拉伸10分钟。“就像老机器要常上油,身体不动,零件就锈。”他更自创一套“家庭养生操”:从头到脚全身按摩,日久见效。 和,是心境的澄明。书房里悬挂着他手书的箴言:“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情绪是健康‘晴雨表’,再好的饮食运动,也抵不过一场大怒。”烦心时,他提笔写日记,常是墨迹未干,心气已平。村里调解纠纷,他先递上一杯热茶,笑语化解紧张:“抬头不见低头见,气出病来不值当!” 星火燎原: 一个人的坚持,一群人的健康 病愈后的李罗莹,从未想过独善其身。“我能从病床上站起来,靠的是科学养生。这份福气,要分享给更多人。”2006年退休伊始,他就在社区支起“养生小课堂”。最初仅5名老邻居,他搬个小板凳,用湘潭方言讲饮食搭配、教穴位按摩。 2010年,在县委老干部局的领导和支持下,他牵头成立湘潭县中老年保健协会。成立大会上,他掷地有声:“不向会员收一分钱,不推销任何保健品!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向城乡居民倡导宣传普及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工作只做4件事:讲知识、教方法、传理念、带头践行。 一次赴石鼓镇开展讲座,大雨滂沱,他以为无人赴约,却见200多位乡亲踏雨而来。李罗莹立于檐下,洪亮的声音穿透雨幕整整两个小时,衣衫湿透亦浑然不觉。“看到乡亲们眼里求知的亮光,再累也值!” 为了让养生智慧扎根更深,他提笔著书。没有电脑,便一笔一画写在稿纸上,再请老伴誊抄、儿子排版。从《健康在于良好的生活方式》《湘潭人健康指引》,到专门写给青少年的《好习惯从童年培养》,10多年间,百多万字心血之作全部免费惠赠乡邻。协会欲付稿酬,他婉言谢绝:“我写书不为稻粱谋,只愿让更多人看见,健康之路其实近在脚下。” 烛照未来: 只要能动,就停不下来 80岁的李罗莹依然忙碌。锻炼、读书、处理协会事务、接听乡亲咨询,日程满满。旁人劝他歇歇,他摇摇头:“只要还能动,就停不下来。” 他的笔记本上,未来规划清晰如昨:编写带方言漫画的《农村家庭养生手册》,让不识字的老人也能读懂;培养百名乡村“健康带头人”,让每个村庄都有懂养生的“土专家”;在天马山筹建一座“养生主题公园”,融健身步道、科普长廊、太极广场于一体。 “我年纪大了,但养生事业不能老。”他悉心培养“接班人”,其中,有医生、教师,也有返乡青年。“李老总说,养生不是一代人的事,要一代代传下去。”他的学生如是说。 2024年,李老牵头成立的湘潭县保健银发人才工作站和各乡镇、县直单位工作室,免费发放健康宣传资料4万余份(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60余场,为健康莲乡行动展现银发担当。在他们的大力推动下,全县涌现出一批“养生达人”:88岁的肖敦勉坚持保健,十几年糖尿病稳控如山;68岁的杨秋珍经营“养生菜园”,蔬果惠及邻里。 夕阳染红协会活动室的窗棂,墙上一面面锦旗无声述说——“妙语传健康,丹心照晚霞”“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李罗莹展开新稿纸,提笔写下心迹:“生命的长度或许有限,但宽度可以无限。我愿做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更多人的健康路,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杨寅 秋意初显,健康先行,为提高村
三伏尽而暑未消,秋意渐起燥气生。三伏天后,开始向秋季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