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来,她从一名基层实验员到技术研发人员、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最后到公司掌舵人,更是成为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宝山区首席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如今41岁的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王燕回想起这一路走来的故事,更坚定自己坚守初心的执着。 图说: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王燕(左)。受访者供图 把握机遇,突破瓶颈推动产品上市 作为企业管理的“领头燕”,王燕勇于开拓,大胆干事,不断带领朝晖药业披荆斩棘一路赶超。在朝晖发展历史上,尤其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国家在推进药品一致性评价工作中,王燕凭着业务出身、熟悉行业法规监管要求及发展趋势,高效率组织技术团队快速打通多个产品生产工艺优化瓶颈,并制定出及其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使多个重要产品第一时间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为企业经营业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凭借自身对医药市场高度的敏锐性,王艳不断整合各方资源持续改进创新,亲自参与药品的研发及技术攻关工作,由她主持并参与的多个新产品已成功上市,并有多项成果应用于药品质量管理和生产领域,带领公司连续多年实现经营业绩的持续高增长,并带领公司获得了上海新兴产业企业百强企业、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百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上海市医药行业名优产品等荣誉,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人才第一,亲身带教培养骨干 王燕极为注重人才的培养发展。她认为,公司是否有一支能打胜仗的管理干部队伍及专业技术团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公司为员工搭设了管理、工程技术、工匠和职能4个序列的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设立了“三阳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培育各个层级的优秀人才队伍;设立了带教导师机制,选拔并认证带教导师,开展师徒结对,加速新员工的融入和技能提升;针对高潜人才专设高管带教机制,培育企业未来的继任者和中流砥柱;为培养全面复合型的技术型骨干,提供多部门的轮岗换防机制,实现人才跨界流动。 近年来,王燕亲身带教,为公司培养了多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骨干。另外,通过与上海大学医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给予培养基金,多措并举,推进生物医药高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她主导下,朝晖药业为上海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定制了《药品质量管理》专题课程,王燕作为课程授课教师,为学生们传授了关于药品质量、法规、研发、生产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在通过对现代药品生产与监管概述等多个专题的学习以及在企业现场教学与实践后,来自上海大学药学专业的23位专硕研究生们均表示受益匪浅。 抗疫一线,冲锋陷阵紧抓复工复产 疫情防控期间,王燕亲自担任公司抗疫应急管理工作组组长,全面指挥各项工作的开展,第一时间为隔离员工筹备疫情防护工作所需物资。她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下沉一线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公司还相继对上海大学、罗店镇、宝山区各方舱进行了物资捐赠。 朝晖药业作为宝山区第一批复工复产企业,王燕迅速反应,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产管理。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快速制定闭环管理方案,从物资采购、餐饮配送、场地消毒、交通运输、卫生防疫、生产管理等各方面全面落实企业闭环管理期间的各项保障工作。驻厂员工有没有生活困难,特殊时期是否能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这些都时时牵挂在她的心上。 自疫情防控以来,她每天的工作时长都在16个小时以上,各种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络绎不绝,经常是扒一口饭,喝一口水就又开始了新的工作安排。但正是她这种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的韧劲和拼劲,使得全厂185名驻厂员工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 新民晚报记者 郭剑烽 |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贵医附院贵安院区)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肖海燕杨颖)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