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鸿丽 周 磊 陈 芬 灿烂的阳光,映照着庄重的签约现场。10月28日,临湘市人民政府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临湘市人民医院举行,一场关乎54万市民健康福祉的“联姻”就此开启。 临湘市城区图。曾伟 摄 从此,湘雅二医院这支“国家医疗队”将在临湘这片热土上深深扎根,与临湘市医疗集团紧密携手,让优质医疗资源在临湘“扎根”,为“健康临湘”建设注入强劲力量。 这不仅是简单的合作,更是一场“授人以渔”的深刻变革。湘雅二医院将倾囊相授其品牌、技术和管理精髓,通过学科共建、人才培育、远程会诊等实实在在的举措,全面提升临湘本地的医疗“造血”能力。 “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建设健康中国作了深刻阐述。 临湘市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核心抓手,创新探索信息一体化、管理集约化、服务同质化、医药协同化“四化”协同模式,持续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初步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党委政府得民心”的目标。 临湘相关经验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典型案例表彰,成功争取全国首批、湖南省唯二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5000万元。 智慧赋能,打破健康服务“信息孤岛” 不用奔赴上海,也无需重复挂号,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与上海顶尖专家“面对面”会诊——这样的智慧医疗场景,已在临湘市人民医院成为现实。 近日,临湘市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联合共建的“瑞金智慧医疗联合体远程门诊”正式启用。这是两地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医改与分级诊疗政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临湘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国内一流医疗服务的新篇章正式开启。 三大服务模式,构建智慧医疗新体验—— 远程门诊:瑞金专家定期线上坐诊,临湘市人民医院医生协同参与,实现“一线联沪湘、诊疗零距离”;远程会诊:根据病情精准匹配对应领域专家,开展“一对一”深度交流,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多学科会诊:整合跨学科优质资源,共同攻坚复杂病例,实现“一个患者、多个专家、一套方案”。 远程会诊。 感染科62岁的患者张女士成为远程会诊服务的首位受益者。张女士5个月前出现腹胀,近10天症状加重,伴随厌油、尿黄、恶心、头昏乏力等表现,病情复杂,涉及多个系统疾病,诊断一度陷入困境。 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临湘市人民医院及时连线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与肝病专家。两地专家团队通过高清视频系统“零距离”对接,共同分析病情、研讨检查结果,在短时间内明确了诊断方向,并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瑞金专家的精准指导下,张女士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症状明显改善。 “真没想到,不用跑上海,就能请到瑞金的专家看病,太方便了!”患者家属由衷感慨。 这一幕,正是临湘智慧医疗建设的生动缩影。 信息化是医共体运行的“神经网络”,临湘市以信息一体化为基础,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打破信息壁垒,推动医疗服务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有效引导患者回流、医保回流、健康回归。 临湘市建成贯通县乡村三级的“健康临湘APP”,患者的就诊记录、检查报告、用药史等信息均可在各级医疗机构实时调阅。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智慧医疗系统与“湖南省公卫3.0系统”无缝对接,实现124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临湘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牵头投资建成覆盖市乡村的远程诊断平台、智能转诊监管平台,创新“基层预约、县级诊断、结果互认、一级收费、三级服务”模式,患者在乡镇即可享受县级设备与服务,报销比例更高、流程更简。 临湘市肿瘤防治中心专家赴羊楼司镇梧桐社区义诊。 “以前患者做B超、CT等检查必须去县级医院门诊,无法报销;现在可以在我们这开检查单,去县级医院检查,享受基层门诊报销。”云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志明告诉笔者,方便患者的同时,也为基层卫生院带来一笔新收入。 临湘市医疗集团信息化平台。 目前,临湘市已完成远程心电诊断23.8万人次、影像诊断3.1万人次,为群众节省就医时间40%,减负105万元。群众从村卫生室诊疗、乡镇卫生院和市直医院检查,单次单部位最高可节约276.4元,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临湘市整合120急救资源,投入5G智慧急救平台,救护车可实时定位、远程指导,构建起“城区15分钟,乡村30分钟”的“黄金急救圈”,心梗抢救时间缩短52%。 在临湘,信息化不再是冰冷的系统,而是有温度的“民生工程”。 资源下沉,织密基层健康守护网 11月的桃林镇,迎来了一支特殊的医疗队。临湘市人民医院精心选派肾内科、呼吸内科、康复医学科、外科、放射科等重点科室的骨干医护人员,走进乡镇开展巡回医疗,为当地村民提供专业诊疗与健康服务。 这场“县医回乡”的暖心接力,已在临湘持续多时。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医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关爱。 临湘市中医院医生下沉到乡镇问诊。(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临湘市人民医院提供) 为破解基层人才短缺的困局,临湘市持续推进“百名骨干下基层”“县医回乡、乡医回村”等机制化举措,累计选派261名专家、33名常态化管理人员下沉乡镇,实现“一院一团队”精准帮扶。截至目前,已服务群众超1.3万人,带动基层诊疗人次增长1.62%。 “通过我们主动上门,将诊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为基层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临湘市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主任医师杨伟道出许多下沉医师的心声。他每周固定前往坦渡镇桐梓铺卫生院,开展查房、坐诊与带教,风雨无阻。 这样的“流动专家”,已成为临湘基层医疗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 这不是单向输送,而是双向奔赴——乡镇能力提升计划同步进行,63名乡镇医护人员接受同质化培训,33名医务人员常驻基层,320名医务人员每月巡诊,乡镇卫生院诊疗科目从70项增至79项。 在此基础上,临湘市208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加速推进,签约人数达8万,重点人群覆盖率达76.5%,“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健康服务网越织越密。 会诊转诊方面,临湘市建立24小时转诊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实现“一键操作”,全面打通县乡村绿色就诊通道,同时建立转诊质量评价体系,确保转诊服务高效优质。 一套以学科为单位、县级专家与乡村医生紧密协作的医疗服务网络逐步构建,建立起分层级、连续性的服务流程:首先由基层家庭医生团队进行首诊,遇到疑难问题时则启动医共体协调机制,邀请市域外国家级、省级专家提供支持;对确需外转的患者,由临湘市人民医院统一对接转诊事宜,待治疗完成后再将患者转回本地进行康复,形成“治疗在外、康复回临”的闭环管理。 这一模式将慢病管理、基本公卫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有机结合,实现了从预防、治疗到康复的全周期健康服务,真正构建起“慢性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复杂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新格局。 今年上半年,上转患者同比增加32%,下转增加134%。 为实现服务质量同质化,临湘市打造湖南省唯一实现县域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的区域审方中心,以80万条审方规则构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可在0.2秒内完成每张处方审核,实时拦截超量用药等问题处方。 12名西医、14名中医24小时在线审方,通过“智能化监管+人工复核”,基层处方合格率从68.8%跃升至96.1%,医嘱合格率从51.7%提升至96.9%,医疗纠纷投诉同比下降20.5%。 在资源下沉与服务闭环中,临湘市逐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群众就医体验的根本改善。 医防融合,构建全域健康新生态 在临湘,医改的深意不止于治病救人,更在于守护全民健康。 在聂市镇乘风卫生院,“三高共管”试点正如火如荼地推进。4个由“1名市人民医院专家+2名卫生院公卫人员+1名村医”组成的家医团队,构建起一张覆盖马垅村348名“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的健康守护网。 签约率、履约率双双实现100%,每位患者都有明确的责任医生和团队,享受“上门问诊、开具处方、免费送药、定期随访、远程咨询”的全流程闭环服务。 截至目前,临湘市开展“三高共管”免费送医送药下乡累计服务963人次,免费送药金额20440元。 同步推进的,还有覆盖肺癌、乳腺癌、宫颈癌、胃肠道肿瘤、肝癌的“五癌同治”筛查体系。 临湘市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整合“五癌”筛查项目资源,实现多个肿瘤防控项目的统筹管理和资源共享,建立“防、筛、诊、治、管、康”一体化的肿瘤防治服务体系。 该市成立县域医共体肿瘤综合防治中心,通过医疗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联动管理,建立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肿瘤疾病健康管理体系—— 市直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五癌”患者规范化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及放疗、中医药等综合治疗服务,建立肿瘤多学科协作(MDT)团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五癌”患者的早期筛查与首诊常见肿瘤的初步诊断和稳定期患者随访管理,疼痛管理、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以及中医康复、安宁疗护等服务,对超出诊疗能力的疑难病例及时上转至县级医院;村卫生室主要负责“五癌”患者的健康教育和随访。 县域医共体内各单位协同发力,助力实现“五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临湘市已完成900多例高发癌种的筛查普查,提前识别并干预高危人群,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发生。截至目前,已惠及群众902人,成功干预癌前病变6例,探索出公共卫生与临床诊疗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这是临湘市对“医防融合前移”理念的坚定践行——通过强化公卫服务考核、开展上门体检与电话回访等举措,切实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效能,将健康服务精准送达“最后一公里”。 目前,临湘市家庭医生签约人数已达23.38万,重点人群签约率85%,慢性病规范随访率持续保持在92.3%的高水平。 多重机制协同发力,共同构建起“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康复回社区”的健康服务新格局。数据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已大幅提升至74.77%,同比增长6.82%。 数据背后,是群众就医负担的切实减轻、健康获得感的真实提升,更是临湘市医疗卫生体系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深刻转型。 改革仍在路上,但方向已经清晰:真正的医改,不只是制度的革新,更是温度的回归;不只是体系的构建,更是信任的重建。 从信息一体化的“神经网络”,到资源下沉的“活水润泽”,再到医防融合的“关口前移”,临湘用一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改革实践,书写县域医改的生动样本。 这张县域大健康“守护网”,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可信、可及、可持续的健康未来。 来源:华声在线 |
目前正值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北京儿童医院门急诊量呈增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玉环 通讯员 张曼 徐雄飞 11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