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二郎腿是很多人都有的习惯 都知道这个习惯不好,但却一直戒不了 近日,杭州一名小伙子就因此 半夜里痛到大声呼救,被送进了急诊! 一天十几个小时“二郎腿” IT男半夜里突然大声呼救 刚过而立之年的IT男小卢(化名)是个典型的“打工人”,经常一天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每天对着电脑保持着跷二郎腿的“舒适姿势”,“歪七扭八”地靠在一边的椅子扶手上。 这天,又是加班到深夜,小卢到家后已经临近凌晨了。疲惫到极限的他把自己扔进了松软的沙发,很快进入了沉沉的梦乡。 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半夜里,一阵风从窗户吹进来,小卢被冻醒了。他打着哈欠,使劲揉了揉眼睛,正想爬起来去床上继续睡觉,却忽然感觉腰背剧痛,躺也躺不下,坐也坐不起来,就连想撑着去上厕所都很困难。 他大声呼喊室友。原本还迷迷糊糊的室友见状,瞬间吓得清醒了不少,赶紧拨打120,将小卢就近送进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 脊柱侧弯、旋转,骨盆倾斜......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经过检查发现,小卢的脊柱侧弯、旋转,骨盆倾斜,这也是他平常看起来“高低肩、长短腿”的原因,而且很明显左腿粗,右腿细。 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后,医生告知小卢,他这种情况属于跷二郎腿诱发的严重后果,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小卢这才认识到“翘二郎腿”的危害,悔不当初。之后在市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孟祥博副主任医师处经过了三个月的康复运动治疗,不良体态有了明显改善。 如果你和小卢有类似的工作时长,那么究竟有多少时间在跷二郎腿?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假设每天在办公室工作12个小时,一周工作6天(偶尔可能是5天),每天上班期间除去端茶倒水,吃饭散心的时间,算1个小时,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坐着,这样上班期间要坐11个小时;上下班不管是开车还是地铁,也都是坐着,算2小时;在家里看电视,吃饭,看书,打游戏,也是坐着,算2小时;周末一天(偶尔可能是2天),窝在家坐着的时间,少一点算2小时吧。那么,我们一周坐着的时间至少是多久? 答案是: (11+2+2+2)*6=102小时 一个月呢? (11+2+2+2)*6*4=408小时 一年呢? (11+2+2+2)*6*4*12=4896小时 一年一共有多少小时呢(按照365天计算)? 答案是:24*365=8760小时 也就是说,一年中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坐着,其中基本上超过一大半时间都在跷着二郎腿! 为啥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腿 为什么我们会不自主跷着二郎腿呢? 来自身体的本能。“爽”! 首先,从骨关节平衡的生物力学上来看,坐姿是否轻松(即为了维持最佳的力学平衡状态)取决于两个因素:重心的高低和重心所在的支撑面大小。一般来说,支撑面越大,重心越低,就会越轻松。 当我们坐在凳子上的时候,支撑面其实就是两侧坐骨之间,而跷二郎腿舒服的原因,就是因为增加了支撑面积。 另外,从肌肉角度上来看,每当我们保持挺拔坐正姿势的时候,腹部和腰背部等多区域的肌肉会同时发力,相互配合,以稳定躯干。而在跷二郎腿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向后靠或者弓背,减少了腰腹部核心肌群的发力。不用力就意味着省力气,自然而然就会觉得放松、舒服了。 因此,如果跷二郎腿一旦成为了日常习惯,即使每天提醒自己,也是想改也改不动了…… 医生:跷二郎腿不宜超过10分钟 否则,危害很多! 从某种角度讲,跷二郎腿可以调整人体重心,使我们坐着的时候更稳当;也可以暂时缓解下肢和足底肌肉的紧张,使肌群得到短暂放松。 但孟祥博表示,前提是时间要短,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否则带来的危害远多于益处! 首先,跷二郎腿时,由于两侧骨盆受力不均,相连脊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代偿性侧弯,而脊柱一侧的肌肉会处在被动拉长的状态,同时肩部会向大腿翘起侧倾斜形成高低肩,以保证身体平衡;部分人由于身体前倾,脊柱可能还会后凸,此时就容易造成脊椎的变形,出现椎间盘突出、腰椎侧弯、单侧腰肌劳损、骨盆侧倾后倾等,接连出现腰背痛、下肢放射痛、高低肩、臀部扁平、走路颠簸等症状。 其次,它会增加负重腿患膝骨关节炎的风险。跷二郎腿时,由于上位腿受力不均,向内偏斜,可能造成内侧膝关节间隙压力增加,加重局部软骨损伤。而膝关节的外侧副韧带,受到持续牵拉而松弛,加重了膝关节的不稳定,导致进一步的关节损伤。 康复科医师教你正确姿势 孟祥博提醒,跷二郎腿确实会增加诸多疾病的风险,因此建议健康的朋友减少跷二郎腿的次数、时间。如果你实在摆脱不了“跷二郎腿”的快乐,那么建议两个腿换勤快点儿!最好10分钟左右交替一次。 而已有相关疾病比如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下肢静脉曲张、骨关节炎的朋友,请杜绝跷二郎腿的坐姿。 正确的坐姿了解一下 上半身可倚靠背,髋部成角略大于90°,膝部成角90°,足踝与地面成角90°。如下图所示: 同时避免尽量避免久坐和久站。建议“打工人”每隔1-2个小时就起来起身活动活动! 最后,孟祥博提醒,能不跷就不跷,能不久坐就不要久坐。经常变换姿势是王道。对于不同的错误姿势引发的症状,还是要在专业康复医师做出整体的康复评估后,再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来源:杭州日报(hangzhoudaily) 来源: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华、薛仁政,通讯员廖温勃报道:“将职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金濛 “阿伯你看,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