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领衔研制的雾化吸入用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发表临床研究数据,这也是全球首个公开发表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雾化吸入接种疫苗安全性好,无肌肉注射局部不良反应。 雾化吸入只需要使用1/5剂肌肉注射用的剂量,细胞免疫反应水平就可以与1剂肌肉注射相当。 肌肉注射后采用雾化吸入加强免疫可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 记者独家探访军事医学研究院某研究所后发现,当科研人员将疫苗放置于雾化器中,大众不需要通过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而是只需要通过雾化吸入,就可以获得黏膜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三重保护,从而更加安全便捷地在病毒入侵位置预防感染和阻断传播,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可以保护他人。 雾化吸入用疫苗与目前批准上市的肌肉注射疫苗相比,不同之处是在于接种时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疫苗制剂处方、包装形式和生产设施等与肌肉注射用疫苗完全一致。同时,雾化吸入还能够显著提高已经注射疫苗人群的多重免疫效果,抵御新冠病毒的变异,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推广使用。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侯利华表示,第一,该款疫苗不需要注射,只需要吸一吸就能够完成疫苗的接种,比如说胳膊的疼痛、肿胀等这些不良反应便不会出现,可以提高民众接种疫苗的意愿。第二在于雾化吸入疫苗的剂量很低,相当于大幅度提高了疫苗的产量。第三,该款不需要注射器,可以有效解决锐器的医疗废物处理等问题。 据了解,这项临床试验于2020年9月在武汉启动,由军事医学研究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共同主持研究。 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二期临床试验,接下来,科研人员将继续进行与时间赛跑,积极申请该疫苗的紧急使用。 陈薇是金华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荣获“全军防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她长期从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主持建成创新体系和转化基地,成功研发我军首个病毒防治生物新药、我国首个国家战略储备重组疫苗、全球首个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薇闻令即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去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陈薇被正式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今年2月25日,陈薇团队领衔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获批上市,是我国目前唯一只需打一针的新冠疫苗。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李金文 审核:朱 晨 |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华、薛仁政,通讯员廖温勃报道:“将职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金濛 “阿伯你看,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