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1年上半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全部企业营业收入达2464.6亿元,同比增长152%。北京将力争通过3年推动,到2023年实现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在10月13日举行的第24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先用一组数据表明,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实现了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许强表示,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2018年以来,北京深入实施《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瞄准问题需求,持续加大改革攻关力度,切实推动产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近3年来,北京涌现出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加科思、华辉安健等一批高成长活力的创新药企业,以及王晓东、谢晓亮、邵峰、刘河生、张林琦等一批全球顶尖科学家创办的企业,引进了腾盛博药、联影、百放等潜力创新企业。 尤其是在抗疫科研攻关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目前,北京市疫苗和中和抗体从技术创新到研制速度均处于国际第一梯队,两项灭活疫苗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累计向全球供应疫苗34亿剂,国内第一款附条件上市疫苗和紧急使用疫苗全部来自北京; 5个团队中和抗体项目获批临床;10个诊断试剂和设备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实现核酸、抗体、抗原全覆盖。 许强介绍,2018年至今,北京新增27家医药上市企业,累计达到61家。创新成果不断产出,北京获批上市的创新药有7个,获批上市的AI三类医疗器械产品7个,约占全国一半,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医药健康产业已逐渐成为本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坚实支撑。 瞄准产业问题需求,北京提出了一系列有效举措。近年来,北京建立了以市经信局、市卫健委、市药监局等19家医药产业密切相关的市区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推进落地了阿斯利康北方中心、恒瑞北方中心等42项重点项目;围绕财政资金供给、人才落户需求、创新产品研发推广及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产业难题出台10余项配套政策;推动水木未来结构解析、寻济高端制剂、百放、新生巢、飞镖加速器等高水平专业平台及孵化器在京落地。 在北京,从南到北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已然形成。在北部海淀区、昌平区,正加强对前沿创新项目的转化服务和专业孵化器建设;南部经开区、大兴区则重点加强对产业空间的优先保障,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积极承接北部及全球科技创新成果落地。 许强表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将力争通过3年推动,到2023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新增可上市工业用地不少于3000亩;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力争在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引进多层次创新人才不少于1万人。同时,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提交上市申请预计达到90个;新增上市企业25家;建设1到2家国际一流水准的研究型医 许强说,2021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医药健康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更高台阶,北京启动新一轮《行动计划》,旨在前期的工作基础和经验下,抓住医药健康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产业迈上新台阶。 记者:张伟 责任编辑:陈楠 |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华、薛仁政,通讯员廖温勃报道:“将职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金濛 “阿伯你看,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