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1日讯 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强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协同联动,推进医防融合,着力破解传染病防控“医防分离”的难题,从源头保障好群众健康。 前不久,慢乙肝患者杨女士到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让她没想到的是,挂一次号,她不仅收到医院临床医师开具的治疗处方,还收到了疾控公卫医师开具的健康与疫苗处方。 青岛市民杨女士介绍说,“ 疾控跟我们讲得也比较细,你家庭必须要全部都查一遍,看有没有抗体,这是首先的。如果没有抗体,需要打疫苗就打疫苗。如果不控制或者不注意不重视,那会传播下去的,因为一个伤口对另一个伤口就容易传染上。” 杨女士接受的便捷健康服务得益于青岛正在推行的“临床医师、公卫医师联合门诊”。之前,医疗机构负责疾病治疗,疾控部门专注筛查流调,两者业务平行导致患者随访率低、管理困难。为此,今年初,作为全省医防融合试点,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与市北区疾控中心积极会商,共同创设双医师联合门诊。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经过我们医务科的培训以后,合格就给授予处方权,会为他们办理在我们医院的多点执业。实际上公卫医师不只是在给患者提供健康指导方面要多于我们临床医师,更多的是他们在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对我们也是有效的补充。”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委员、副院长高志棣说。 “传染病的流调大部分都是通过电话流调,信息不一定很准确。通过这种面对面,患者会更真实地表达他的一些想法和他的发病的概况,这样的话我们能更精准地去掌握疾病的发展,更精准地来做好预防和控制。”青岛市市北区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主任田海珍说。 目前,联合门诊包括感染与免疫、肝病等多个传染病专业,8名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公卫医师免费轮流坐诊,日均门诊量30多人。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与免疫规划处副处长徐晓文介绍说,“出发点是为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和治疗一体化的健康服务,目前来看,不仅做到了使患者受益,也打破了公卫医师和临床医师之间的平行线,促进公卫医师更加了解临床,也帮助临床医师更加了解到预防的作用。” 促进人员互通的同时,各地还不断加强数据共享,实现信息互通。聊城茌平依托省症状监测预警平台,整合卫健、教体、民政等多部门数据,构建智能监测模型,精准锁定传播链。 聊城市茌平区卫健局党组成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书记杨晓蕾介绍说,“全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部署预警前置软件,实现临床诊疗、病原检测与公卫数据自动采集、动态质控,有效打通医防信息壁垒,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织牢织密传染病防控网,为群众健康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从源头呵护群众健康,为患者提供“防治结合”的连续性、全方位健康服务,2024年,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同比下降13.98%。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介绍说,“ 通过医防融合,建立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的联合协作机制,加强重大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另外在慢性病的管理方面,要建立对居民连续一体化的同防同治同管理的模式,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整合型医疗服务。” 闪电新闻记者 刘洋 报道 |
上午9时,泰安某社区的可喜安健康生活馆开始井然有序的工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倩倩 金溢 “转一转就能学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