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22号),我省首届“四川慢性病防治大会”在成都召开。大会邀请慢性病领域两院院士和全国及省内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治专家及一线医疗卫生工作者,聚焦慢性病综合管理、健康四川行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口腔疾病防治和体重管理专项行动以及运动促进健康与损伤防治等重点领域。就慢性病防治政策解读、前沿技术交流、实践经验分享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入探讨交流。 会上还发布了《2024年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报告》白皮书。报告显示,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78.80岁,较2020年(77.56岁)提升1.24岁,全省总体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但慢性病发病率和致死率依然居高不下,慢性病是我省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占全省人群死亡构成的87.39%。死亡率前六位的重点慢性病分别是:脑血管病、慢阻肺、缺血性心脏病、肺癌、肝癌、糖尿病,分别造成居民预期寿命损失6.51岁、6.49岁、6.08岁、4.87岁、4.40岁、4.33岁。恶性肿瘤发病率296.37/10万(发病前五位的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食管癌),标化发病率164.67/10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0.66/10万)。 同时,不健康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人群健康,四川省18岁及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7.74%,不吸烟者二手烟暴露率为60.98%。年饮酒率为43.07%,超重率、肥胖率、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36.02%、15.39%、36.01%。 2024年,四川省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总费用前五位病种为: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慢阻肺、肺癌和糖尿病;次均费用前五位病种为胃癌、肺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 专家表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首先,膳食要荤素、粗细搭配,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多吃谷物、水产品和蔬菜、水果,减少高糖、高脂、腌熏、油炸食品摄入;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食油不超过25-30克,食糖不超过50克。进食要适度适量。 减少静坐和乘车;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推荐成人每周至少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等),还应至少进行2-3次抗阻运动(如俯卧撑、平板支撑等);科学减重,避免过度运动。 戒烟或不吸烟(含电子烟),避免吸二手烟。不劝酒,不酗酒,成人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畅通人际交流,保持乐观、豁达态度;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压力,如有心理问题多沟通咨询和寻求帮助。 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获悉,围绕国家确定的“人均预期寿命再提升1岁、达到80岁左右”目标,我省将加快各类慢性病防治中心建设,确保2026年底前全面建成省市县三级专病防治中心。实施“人工智能+”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完善医疗机构数据采集体系,推动医疗、疾控、医保、公安等部门数据互联共享,构建“健康服务随人走”管理新模式。 |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1日讯(通讯员 何佩)11月20日,石鼓区
运动健身、科普学习、体重管理、家医签约、无偿献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