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进入临床阶段创新药数量全国第三 8岁的杭州医药港有何“魔法”?

新资讯 2025-5-17 15:40 钱江晚报 1 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健 共享联盟·钱塘 张慧卿 彭仲莉 通讯员 袁围



今年,中国哪个行业最火热?生物医药,是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3月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创新药,并进一步明确支持方向,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 


各地第一时间亮出新招:北京发布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率先推动药品临床试验审批从60日压缩至30;海南加大对中药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院内中药制剂二次开发;浙江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抢占生物医药产业制高点…… 


当全国生物医药进入新一轮竞技,在杭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钱塘区,一座只有8岁的小镇——杭州医药港,正迸发出强劲的创新力量:继去年12月迎来首粒创新药后,小镇进入临床试验的创新药已有90个,进入三期临床及后续阶段的就有15个,一类创新药有望年年都有钱塘造


在生物医药领域,素有双十定律的说法:一款创新药从启动研发到上市,平均成本超10亿美元,研发时间超10年。年轻的杭州医药港,靠什么打破魔咒?繁花始盛开的背后,在中美博弈的视域下,探讨这座小镇的样本,更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生物医药园区哪家强


从全球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园发源于美国,1975年,美国北卡地区的三角洲研究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医药园。


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伴随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生,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初步形成四个产业集群。


根据和达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数量已达644个,从数量上来看,山东、江苏和湖北位列前三,浙江以49个园区排名第八。


在国家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历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中,根据环境、产业、技术、人才和合作等5个竞争力维度,每年都会评选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前50强。


从近三年的排名结果来看,前二十名排名变化相对较小,整体竞争格局保持相对稳定。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区三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综合实力最强,常年位居榜单前三,属于第一梯队。


看北京中关村,拥有生物健康领域企业4000余家,早在2019年披露的数据里,产业规模已达2584亿元;看看上海张江,截至2023年,集聚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超2300家;苏州工业园已集聚生物医药相关企业超2000家,2023年实现产值达1523亿元。


从建立时间来看,上海张江起步最早,1994年,罗氏制药作为首家跨国企业成功入驻;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则于20001125日启动建设;苏州工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始于2005年,以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开始建设为标志。


无论是建立时间,还是产业规模,杭州医药港还属于后起之秀”——2017年,杭州医药港才启动建设,但仅用8年,平台便集聚各类生物医药企业近1800家。


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以常年位居榜单第十名的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其产业平台中国医药城,截至2024年的统计数据,集聚企业的数量是1200多家。


更为重要的创新能力中,根据医药魔方的数据,90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创新药,从全国来看,仅次于上海张江和苏州工业园。


不过,从前期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同质化竞争、创新要素松散等痛点,正迎来新一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面对变革,从杭州来看,杭州医药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3年,杭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中国医药港,在接下来的三年行动计划中,确立杭州医药港所在的钱塘区作为一核,强化滨江、余杭、临平、萧山四区互补。


截至目前,杭州医药港药品累计开展临床试验301项,约占杭州80%;获批医疗器械证900余项,连续五年杭州增幅第一。


聚焦未来,杭州医药港将聚焦蛋白及多肽药物等创新生物药、小分子靶向药等创新化学药和高端医疗器械,重点布局合成生物、核酸药、细胞和基因治疗、AI制药等前沿赛道,构建集研发转化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杭州医药港的魔法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杭州医药港亦不是一夜起。


和其它优秀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样,杭州医药港自成立以来,借助全链条的服务,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用平台自身的行话来表达,即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金融链和服务链六链融合


不过,从全国来看,类似六链融合的机制,各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同小异。暂且抛开这项专业机制不谈,生物医药企业家的真实体感如何?或许更能诠释杭州医药港的强劲动力——


包容,是和正医药CEO周星露的心声。从2015年开始创业,博士毕业于浙大的周星露带着团队十年磨一剑,从仿制药和技术服务做起,成功转型至血液肿瘤的创新药赛道,研发的两款创新药已进入到注册阶段。对比小镇的大多数创业者是海归,我们的团队是少见的本土造,但享受到的服务都是世界级的。周星露告诉记者,比如,实验缺设备,可免费使用小镇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临床缺资源,距离企业一公里就有小镇的配套,刚开始没动物房的时候,只能找滨江的医院,距离远且价格贵。


专业,是恩和生物创始人崔好的评价。作为海归博士,只要有机会站在台上发言,崔好常会念叨小镇的好:企业发展遇到任何问题,相应的反馈解决成熟专业。此前,恩和生物因急需空间扩张,需要一个专业化的研发基地,比如,层高要求5.5米以上;基于发酵罐的承重考量……很快,钱塘便为企业解决了一幢5000多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助推企业跨入产业化发展快车道,去年实现业务量100%增长。时至今日,杭州医药港的运营商和达高科,以产业生态思维搭建韧性的创新服务系统,一度荣膺中国生物医药园区最佳运营商


高能,是海昶生物创始人赵孝斌的感悟。今年,位于杭州医药港的海昶生物总部大楼将投入使用,这幢大楼肩负着企业五到十年的规划愿景——核酸创新药。不久前,杭州核酸药谷正式揭牌,意味着浙江首个核酸药谷落地钱塘,海昶生物成为药谷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之一。我们还与钱塘区内的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进行深入交流,有望在今后开展进一步合作。在赵孝斌眼里,杭州医药港为企业成长提供了一个高能级的创新创业环境,高能意味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小镇居民给杭州打的一个个标签,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优越的产业生态,让创业者有了创新的耐心。在天境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过去8年时间了超10亿美元,守得云开见月明,企业即将进入一个爆发期。去年年底,我们从杭州上报了两款即将上市的创新药产品,一款是长效生长激素,另一款治疗骨髓瘤,今年下半年还将上报第三款新药。创始人臧敬五说。


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呵护种子发芽,助推小苗成长,最终实现开花结果。



未来变革的新探路


杭州医药港,只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升级的缩影。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从药品仿制迈向源头创新的新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逐渐接近。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的十年间,中国上市的创新药物数量已多达500余种。


全球产业重塑、国内竞争激烈……时至今日,生物医药已进入到新一轮深度调整期,对技术和产品的竞逐提出新要求,浙江和杭州将穿越周期迎接春天


纵观全国,浙江生物医药产业总体规模位于全国第一方阵,同时也面临前沿创新能力、临床试验资源、审评审批效率等痛点,全省正在大力破题。拿前沿创新能力来说,浙江编制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等领域的重点研发清单,聚焦人工智能制药关键技术、新型抗体药物等方向,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并加快布局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省级科创平台。


我们与大部分医学研究机构的差异,可能就是以基础科学驱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努力实现创新研究产生的科研成果,在杭州和浙江的转化及产业化。中科院院士谭蔚泓,是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的所长,他告诉记者,当下,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正在加大与企业研发中心的科研合作,通过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实现产学研结合,全面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上游自主研发能力。


同时,杭州医学研究所继续深入推进与杭州医药港在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进程。近期,其联合推动建立了杭州核酸药谷,目标是打造以核酸药物为特色赛道的产学研医用高地,进一步推动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布局,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转化的创新链条。


AI成为基础科学的新兴学科,面对全球产业链持续重塑的大背景,很多企业将AI制药作为向内修炼的重要手段。钱塘和杭州的生物医药,已形成一个优秀的生态系统,但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地方,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比如,希望与杭州的AI公司合作,借助人工智能找到更大的业务创新。臧敬五说。



杭州医药港已率先探索。在浙江大学智能药物研究院,通过构建“AI智药创新联合体,建立平台+高校+企业+产业链的全方位结对合作机制,打造集成式共享数据和AI技术服务平台。此外,入驻小镇的德睿智药,也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的“AI药物智造联合实验室,将于年内投入运营,目标打造从筛选到临床的一站式智能平台,通过AI技术的助力,帮助更多企业加速研发进程,提高研发和临床的成功率。


宏观形势越充满不确定性,园区和企业越需要确定性,也检验着营商环境的成色。今年以来,杭州医药港已举办多场产业链对接活动,通过产业链的精准匹配、高效对接,让双方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


不久前,和达药谷第三届仪器与试剂耗材展销会圆满收官,两天吸引参会观众超2000人次,初步达成意向合作约2000万元。无独有偶,杭州医药港还通过开展金融与工业对接会等活动吸引金融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等150余家单位参与,达成意向合作项目8个、签约金额近6亿元,推动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


对标第一梯队的产业园区,年轻的杭州医药港正在奋力赶超。像苏州工业园,市场化程度较高,采取管委会+平台公司的模式,后者负责项目的建设、招引、运营等,这个招商引资的亲商理念值得学习。杭州医药港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驱动,开放包容,开启加速度的钱塘生物医药产业,值得期待。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