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监事会竟被“一键删除”!上海医药屡犯合规问题,扣非净利下滑超两成

新资讯 2025-11-22 16:53 华夏时报 2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


近年来,上海医药的整体发展节奏逐渐放缓,曾经稳健的增长态势面临新的压力。作为工商一体型药企,其核心的工业板块遭遇经营瓶颈,商业板块与工业创新之间的资源分配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在短期盈利目标与长期创新战略间找到平衡,成为公司转型路上亟待破解的难题。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在合规管理层面的漏洞不断显现,旗下子公司因违规行为受到处罚,反映出集团对子公司的监管体系存在明显短板。近期治理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引发市场对其内控有效性的质疑,合规风险已成为制约公司健康发展的关键变量。


业绩增速新低


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上海医药实现营收2150.72亿元,同比增长2.6%


如此低的增速是近些年表现最差的一次。据Wind统计,上海医药2021前三季度、2022前三季度、2023前三季度、2024前三季度、2025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4.72%8.47%13.11%6.14%2.60%



(数据来源:Wiind


与低迷的营收增速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这家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到了51.4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6.96%


但这样的高增长似乎并不能使投资者高兴起来。


这组看似亮眼的数据背后,隐藏着利润结构的深层裂痕——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7.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较去年同期减少15.56%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由于公司对和黄药业核算方式由权益法转为子公司并表,产生了一次性收益。


剔除这部分与公司实际经营无关的利润后,上海医药前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仅26.99亿元,同比减少了26.79%


而且,这家公司在第三季度单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仅5.99亿元,同比下滑38.94%、环比减少28.38%。中信证券研报表示,这项数据下滑主要由于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亿元。


不仅如此,投资者还要注意上海医药的毛利率下滑问题。


Wind数据显示,2020—2024年,以及2025年前三季度末,这家公司的销售毛利分别为14.3%13.23%13.14%12.04%11.13%10.42%



由此可见,这组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较为关键的数据,近5年来,每年都在下滑。


这很可能是其医药工业板块遭遇经营压力所导致的。


中信建投研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为181.64亿元,同比下降0.66%,主要由于部分品种存在基数影响,且受集采影响。


对此,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海医药工业收入从2024年到2025年前三季度持续下滑,尽管毛利率较高却未能转化为利润增长。工商一体型药企普遍面临商业板块拖累工业创新的矛盾。商业板块注重流通效率和成本控制,而工业创新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投入,且存在不确定性。商业板块的短期盈利目标可能与工业创新的长期战略产生冲突,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上海医药的转型突破口选择需谨慎。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可依托自身在中药领域的积累,挖掘现有产品的潜力,但开发周期可能较长。生物药引进能快速丰富产品线,提升竞争力,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昂的引进成本。其研发投入占工业收入9.52%,但扣非净利润下滑26.79%,研发效率可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优化管线管理,需对研发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淘汰前景不佳的项目,集中资源投入有潜力的领域。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提高研发成功率。


高管贪腐 三年罚没近7亿元


202511月,上海医药公告拟取消监事会,将其职能移交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同步废止《监事会议事规则》。


这一举措不禁令人质疑,本就存在管理问题的上海医药,此举是否会催生出更多的违规事件?


今年三月,上海医药公告称,其下属公司上海信谊联合医药药材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信谊)收到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沪市监反垄处〔20252024002101号)。由于涉及药品垄断销售,上海信谊被罚没1.66亿元。


资料显示,上海信谊联合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汇信医药有限公司三家医药企业,因合谋操纵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用于重症肌无力)价格、分割销售市场,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罚款,合计罚没款达2.23亿元。同时,对达成垄断协议负有个人责任的自然人处以50万元罚款。


据了解,本案涉及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是一款重要药品。调查显示,涉案企业在相关期间通过合谋,大幅推高该药品销售价格,涨幅高达1121倍,并分割国内公立及民营医院销售市场,以维持各自份额稳定。此举严重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于2024430日对此立案调查。


这也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下首次追究个人责任。


本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依据2022年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新增的垄断协议个人责任条款,对相关自然人进行了处罚。这是该条款实施后,全国范围内首次对达成垄断协议的自然人追究个人责任,彰显了执法机构打击垄断行为的决心和力度。


然而,这并不是,上海医药首次因垄断遭受处罚。


202312月,上海医药全资子公司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就曾因实施不公平高价行为,被处以罚没款4.62亿元的行政处罚。


由此可见,上海医药始终存在对子公司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华夏时报》记者曾就公司如何完善对子公司的销售合规监控?能否建立反垄断合规一票否决制?等问题对公司管理层致函采访,但一直未收到答复。


未来,上海医药如何补齐治理短板、优化盈利模式与战略方向,《华夏时报》记者将会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