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健 通讯员 张慧卿 糜利萍 “治疗肝癌和肾癌的两款创新药进入临床二期,离上市越来越近了!”站在杭州市钱塘区杭州医药港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前,海昶生物董事长赵孝斌踌躇满志,“我们和30多家企业平台抱团做强核酸药产业,这里的发展总能快人一步。” 赵孝斌眼里的“快人一步”,来自钱塘区涌现出的创新动力。今年前三季度,钱塘技术交易额同比增长59.9%,位居杭州第一;特别是杭州医药港,目前已构筑130万平方米产业加速器、200亿元基金、3.5万名人才的创新生态,今年1月至10月,进入临床试验的创新药达132个,居全省首位。 在杭州医药港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袁围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一类创新药的上市轨迹:杭州先为达生物科技的伊诺格鲁肽注射液,适用于降糖和减重,预计最快2025年底获批;天境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注射用菲泽妥单抗,用于治疗骨髓瘤,预计2026年获批……目前,杭州医药港进入注册审批的一类创新药已有5款。 “8岁”的杭州医药港如何“弯道超车”?创新速度来自服务温度:小到专业服务,平台设有动物实验中心等配套设施,还与省内六大三甲医院建立临床合作;大到扶持资金,落地并管理的生物医药与高端器械产业基金已帮助企业融资32亿元。“我们选择医药港,就是看中这里的生态。”在美国工作多年的天境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创始人臧敬五说,公司有两款创新药即将上市。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杭州医药港,这句话有了更生动的现实场景。走进杭州德睿智药科技有限公司,不见传统实验室里药品与制剂的瓶瓶罐罐,取而代之的是高速运转的算力设备与屏幕上流转的数据,工程师们正在使用AI“制药”。“借助AI技术,我们精准筛出可能解决某种人类疾病的分子。这个过程以往需要2年到5年,现在仅用8个月就能完成。”德睿智药创始人牛张明说,今年5月,公司首款AI辅助设计的口服小分子药物已完成临床二期试验,将对减重等提供有效治疗。 当下,钱塘区多个“AI+医药”应用大模型正在加快布局。“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钱塘区委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钱塘将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力争到2028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
在第1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期间,扬子江药业集团开展了一系列
在患者健康意识提升与行业创新升级的双重驱动下,非激素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