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上午,南京市首个校园“碳币兑换屋”建成启用仪式在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定向河校区)拉开帷幕。近年来,“碳中和”成为重要的环保理念,顶山街道紧跟新思想,2021年以来持续推进“碳中和小屋”、“碳币兑换屋”建设和普及。2022年,顶山街道乘势而为,与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合作,建成南京首个校园垃圾分类碳币兑换屋,为学生树立了生态、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 启动仪式上,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副书记、副校长姚玉梅表示,将碳币兑换屋开设在校园里,目的是为孩子们种下一颗“双碳”的种子,通过“双碳”与“双减”相结合,共建绿色教育生态,从而实现学校全面育人的目标。 来自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三2班的章晨露同学还代表全体学生们宣读了倡议书,呼吁大家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坚持低碳生活,为实现“双碳”目标加油助力。 随后,顶山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公众委员和城市治理志愿者共同向学校赠予了一批垃圾分类专题教育教材。首批赠予的200本教材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而特别定制的,书中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教材,并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浅显易懂的漫画故事,培养出一批“双碳”宣传员,积极传播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等知识,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 仪式结束后,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碳币兑换活动中,将根据自己掌握的垃圾分类知识收集的可回收物兑换成颜色各异的“碳币”,并兑换成“奖品”,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据悉,为适应校园环境,街道与学校对于兑换的“奖励”也精心设计,学生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兑换闲置物品,可在碳币兑换屋可回收物品展示区兑换作品,也可在碳币兑换屋游戏区体验垃圾分类游戏,碳币值累积到一定数值,还可以获得类似当升旗手、当一次小小主持人的机会、“双碳”宣传员荣誉称号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正向激励让孩子们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也让“碳中和”理念深入他们内心。 与小区里的“碳币”不同,顶山实验小学碳币兑换屋的碳币更加可爱、更具真实感,街道综合执法大队特别印制了黄、蓝、绿三色不同面值的碳币,实体化的碳币也让孩子们更具有参与感和获得感,而鲜艳可爱的碳币很快在学生中引起了争相收集的热潮。后期,校园碳币兑换屋将定时开放,帮助学生们养成珍惜资源、节能减排的的良好习惯。 活动最后,综合执法大队的“垃圾分类教导员”还给学生上了一堂关于垃圾分类与碳中和、碳达峰知识的理论课程,学生家长们也参与了旁听。 此次校园碳币兑换屋的设立和垃圾分类读本进校园意在播撒绿色发展的种子,“绿色”代表生机和环保,“种子”代表希望。下一步顶山街道将以此为支点,撬动“双碳”理念践行与传播,持续开展环保知识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教育和引导师生、家长认识到垃圾分类是要从源头上分离出来,并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人人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来源:江北新区顶山街道 |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侴雪妍 今天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玉通讯员 谢粤蕾 为将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