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90后高职毕业生在清华大学担任老师”话题引发热议。据报道,这位老师名叫邢小颖,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任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践课教师。邢小颖回应称:很荣幸能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一些职校的学生听,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帮助和激励。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张军伟/摄 要有脱颖而出的实力和底气 其实,邢小颖在清华当老师并不奇怪,一方面,清华大学需要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老师为学生授课,职校毕业生不失为最佳人选;另一方面,她本人具备脱颖而出的实力,学生们的反馈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教育部官网公布的邢小颖发言稿中,邢小颖也提到了自己能够任职清华的原因:熟练的专业技能操作能力、优质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刻苦深耕专业领域的科研能力。这些能力让邢小颖能够坐稳清华教师的椅子,有十足的底气站稳清华讲台。 要摒弃对高职院校的偏见 事实上,这种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少教育界前辈对教育环境出现问题的反思,即过去我们的教育更多被赋予了虚荣作用而脱离了实用。且不论部分民众不认可职业教育及其毕业生,院校本身在教师招聘和选拔上也更看重学历、科研和学术这些光鲜亮丽的标签,而忽视一线工作和实际操作经验。尽快运用政策、法律和制度着手纠正社会认知,是构建健康职业教育体系的第一步。 成才道路千万条,而职业教育这条路正越来越宽广。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教体系,共有职业学校1.12万所,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随着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职业教育的未来会更加光明,也会涌现出更多的“邢小颖”。 要让人才的选用跟上社会发展 让更多的“邢小颖们”得到舆论关注、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的意义在于,职业教育人才需要受到尊重、建立信心。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乃至经济转型升级,没有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的选用标准也应与时俱进。只有为职业教育人才营造更加平等、开放的生长环境,构建更加科学的教育体系,搭建起成才的“立交桥”,才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更多优质人力资源。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光明网、红网) V视角: @小罗:这才是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柠檬不酸: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啊哟阿耀:人家看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 @酱紫花:实操确实需要技术人才。 @花少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职校毕业生任教清华,不仅打破了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更成为用人单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生动范例。这说明一个道理:是金子,放在哪里都闪光。一个人,只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实现理想,就值得我们尊敬。当然,为了能让“邢小颖们”都能拥有多元的发展路径,我们仍需健全人才竞争机制,畅通人才选用渠道,营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更多出彩的人生。 |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侴雪妍 今天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玉通讯员 谢粤蕾 为将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