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8月4日讯(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许胜)近日,“中学数学教育”圆桌论坛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院士与全国知名中学校长及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与会人员认为,中学数学教育应弱化奥赛地位,更多引导学生对数学、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研究思考的能力,逐步推进中学教育在招生遴选、兴趣培养、科教融合等方面的优化改革。 论坛现场 丘成桐院士表示,当前,中学教育存在“将奥数、高考当成学习数学的目标”这一误区。因此,要明确奥赛不是数学教育的重点,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竞赛人才,而是真正有能力、有抱负,懂数学、懂科学,有文化、有内涵的世界第一流的通才。他以求真书院的学生为例讲道,求真书院的学生完成为期三年的基础科学学习后,根据研究兴趣与需要,选择出国深造或进入工科、商科等其他研究领域继续研究直至取得博士学位。他表示,世界各地优秀学生均可以加入求真书院,开拓全球视野,共同做出世界一流的研究工作。 中学教育对青少年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训练、对后备数学人才的发现和发展,具有基础和核心的作用。在论坛上,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徐文兵、华东师大二附中副校长施洪亮、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校长边红平、西工大附中副校长李晔、巴蜀中学校长王国华、无锡天一中学校长朱卓君、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朱征等专家出席并讲话,就现阶段优化中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机制,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投身数学等基础科学研究提出了见解。 论坛现场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徐文兵建议,在利用好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宽泛的知识基础、扎实的学科技能的同时,加强数学和趣味活动的紧密集合,利用“舞台剧”等形式寓教于乐,让数学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公式,而是鲜活的历史、丰富的情感、智慧的结晶。 华东师大二附中副校长施洪亮认为,当前是大中学衔接贯通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新时代,中学数学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中学自身,要和高校衔接,加强高位引领。2021年,华东师大二附有6位学生入选丘成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今年学校启动了丘成桐少年班,鼓励优秀中学生接触微积分、线性代数、抽象代数等大学课程,培养数学学科兴趣、提升学科素养,形成学术秩序。 西工大附中副校长李晔表示,培养兴趣是中学数学拔尖人才教育的核心任务。“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中学数学教学应合理把握教学难度,想法设法为学生学习搭好“脚手架”,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收获、成长的喜悦,从而获得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校对 徐珩 |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侴雪妍 今天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玉通讯员 谢粤蕾 为将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