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8月开始,新区援教队伍坚持“当地所需所急、滨海所能所至”的原则,通过利用现代化手段、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等新路径,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留在这里,把教育工作方法教给更多的基层老师,助推东西部协作向纵深发展。 “踏着早春的脚步,看着学生们元气满满地背着书包走入校园,真好!”新区大港油田第三中学副校长陈雪梅不禁感慨。最近,年过半百的她来到了黄南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开展援教工作。 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整,日前,滨海新区教育帮扶团队的65名干部再出发。他们抵达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甘肃省合作市,开展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带动当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贡献新区教育人的智慧和力量。 恢复线下教学 师生激动不已 “这可是我们第一次集体师生见面,老师、学生都特别激动。”陈雪梅对记者说,受疫情影响,上学期黄南州尖扎县一直采取线上教学,所以这学期开学比较早。 大年初六上午,13名赴尖扎县的教师就出发了,当天晚上抵达当地。他们分赴尖扎县民族中学、第二民族中学,迅速开启了学前准备工作。 “第二民族中学的1527名学生全部住校,在他们返校前,老师们尽心尽力做好保障工作,下水管冻冰及时抢修、学生食堂精心准备……”陈雪梅介绍,初七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初八学生返校、初九正式开学。 “当地的孩子们特别朴实、可爱、勤奋,对老师很有礼貌。从开学第一天起,他们都很自觉地投入到日常学习中,早上6点起床,7点跑操,随后就开始晨读。”新区帮扶干部、尖扎县民族中学校长李善玉对记者说,由于采取了全住校方式,老师工作强度大,短短几天,我们就感受到了当地老师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张家川县,学生们也重新回到了校园,大家都非常兴奋,对新学期充满期待。“2月6日高三年级率先开学,2月9日其他年级到校上课。现在离5月20日的职教高考只剩百天,时间紧迫,师生们都迅速进入到冲刺状态。”新区帮扶干部,张家川县职教中心党总支副书记、主任李惠良对记者说。 留下先进教育理念 从去年8月开始,新区援教队伍坚持“当地所需所急、滨海所能所至”的原则,通过利用现代化手段、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等新路径,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留在这里,把教育工作方法教给更多的基层老师,助推东西部协作向纵深发展。 “上学期虽然一直是线上教学,但我们进行了前期深入调研。这学期,将结合民族学校的校情,落实‘以激励教育启发人、以心理教育健全人、以严格管理成就人’的理念,推进全面育人工作。比如开展激励大讲堂系列活动,引导和推动干部教师主动转变育人理念;启动‘青蓝同染一片天’帮扶结对工程并扎实落实;挖掘潜力、出台制度,健全巡课、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校本教研制度,推进教与学方式的改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陈雪梅表示。 从来到张家川县第一天开始,李惠良就开始了深入调研工作。“当地老师特别努力、特别有奉献精神,但先进理念、教学方式相对欠缺。这学期职教高考结束后,我们准备带领学校中层干部、班主任、骨干教师到滨海职业学院、塘沽一职专等地,进行实际交流调研。” 针对不同学校开展教育帮扶 教育帮扶要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为了更好推动当地学校发展,新区选派的各帮扶团队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后期工作计划。在尖扎县民族中学,援教团队将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努力建设高质量的学校课程体系。在泽库县一中,援教团队将努力提高中高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当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做好新课改改革工作,继续为有需求的孩子做好资助工作。在同仁市民族中学,援教团队将规范教学管理,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对每个年级学生进行培优、补弱、各类竞赛培训、强基辅导,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在张家川县第三高级中学,援教团队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由学校领导带队,分管年级主任和本年级全体教师前往天津市名校进行实地学习培训,邀请专家、名师来学校开展讲座,进行线上交流研讨。在青海省黄南州中学,援教团队将通过开展“石榴籽”学访活动等方式,扩宽老师们的视野,增强提升业务水平的信心。此外,在甘肃省合作市各援助学校,援教团队也将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我们将发挥专业特长和学科优势,把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带到帮扶学校,助推当地教育迈上更高的台阶。”新区帮扶干部、黄南州教育局副局长路明表示。 来源:滨城时报 |
4月22日,教育部更新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
近期,西咸新区中小学“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火热开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