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接受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暨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中期考核。 1996年后,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求职、考研或出国留学时,都会在申请书上写下“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身份认证”。 2015年、2017年后,又可分别写上“省部共建”“省高水平”“双一流”等字样。 寥寥数字,却是华师把握时代机遇,举全校之力开创出办学新高地的生动缩影。 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好每一步。进入新世纪以来,华师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推动内涵式发展,学校办学水平极大提升,先后入选国家“211工程”建设大学、省部共建大学、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一个个载入校史的重点节点,为华师跨越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撰文:厉思璇 跃上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新高地 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和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高校的数量增长迅速,但是高等教育的质量依然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 1993年7月,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提出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的计划,简称“211工程”。 “那时候,在全国的师范院校里,华师的排名大概处在第四和第五之间,综合分析学校的条件后,我们认为学校有一定条件可以入选国家‘211工程’。”时任华师校长管林教授回忆。 在通往“211工程”的道路上,学校并非单枪匹马“作战”,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给学校增添了信心。 “从1993年开始,广东省加大对华师的教育投入,校舍才开始翻新。”曾任华师党委书记、校长的王国健回忆,华师从南方大学继承下来的校园设施十分简陋,当时的礼堂是草棚搭建的。 不仅如此,广东省还在教育部首倡部委在粤高校共建体制,并决定争取使若干所国务院部委属在粤院校和省属高校分期分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 经过多方努力,华师于1996年10月顺利通过了国家“211工程”主管部门预审,这也意味着学校迈进了全国100所重点建设大学的门槛,跃上国家“211大学”新高地,开启了由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的历史性跨越。 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2015年,华师迎来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节点。当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华师的意见正式签署,学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共建之后,华师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粤港澳教育合作、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平台、重大科研项目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得到来自广东省和教育部的有力支持。 华师自2013年启动申报省部共建事宜,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地方师范大学中仅有华师一所高校进入省部共建行列,这主要得益于学校独特的教师教育优势。 截至2015年,华师实现教育学科门类3个一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并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实现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全领域覆盖;承担全国重点师范院校中最大规模的师范生培养任务;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数稳居全国高校前3名。 省部共建的目的,旨在将华师打造为南方教师教育高地。广东省和教育部希望华师立足广东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为广东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希望华师深化粤港澳教师教育合作,为推动香港和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贡献华师力量。 成为省部共建高校后,华师迎来发展的重要机遇。比如,生均拨款标准由以往学校的生均拨款9100元提升至部属学校生均拨款标准,即1.2万元。此外,学校在招生指标、经费政策、平台建设等方面都更有优势。这些举措,有力推动学校发展。 跻身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同样是在2015年,广东省公布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单,华师顺利成为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校。 为推动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从扩大和落实办学自主权、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赋予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创新办学资源统筹机制等方面落实高校创新管理机制体制。 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华师成立了高水平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及相关机构,印发了《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0年)》《高水平大学建设改革方案(2015—2020年)》《高水平大学建设管理与实施办法(试行)》《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努力承接来自省里的政策利好和资金资助。 2015年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系列改革,可以说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改革。 与以往由政府主导的改革不同,这次改革的核心就是赋予高校独立法人地位,把高校建设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由其自主编制大学章程,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在这一体制下大学依据其章程自主管理、自主办学。同时,政府负责质量监管,如学科评估、学位点评估、本科教学评估等,确保高校的办学质量符合国家规定。 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与此同时,新形势和新任务对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物理学成为华师第一个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学科。 “如果说1996年华师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从地方军进入国家队,那么这次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则是要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力争在若干学科领域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当时,谈及入选“双一流”的意义,时任华师校长刘鸣说道。 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华师再次榜上有名,彰显了学校的强劲实力。 蹄疾步稳行致远,锚定目标再出发。一个个重大跨越、一个个重要节点,为华师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强大动力。 |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侴雪妍 今天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玉通讯员 谢粤蕾 为将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