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性化培养:为每一位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为主题的徐汇区“汇智教育论坛”,12月6日在上海市中国中学举行。论坛邀请了沪上教育界众多专家学者做客现场,与徐汇区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党政干部四百余人共同探讨新时代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方略,进一步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徐汇区把落实学生个性化培养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致力于在区域内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相连接的学习支持体系,为徐汇区的学生提供切合个性化发展的各类支撑。基层学校从落实国家课程基础上再出发,创生出充满活力、各具不同内涵的课程体系,更强调跨学科综合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同时,通过开展更有效的分层教学、探索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提供生涯发展的个性化指导等做法转变教学方式,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区教育系统则致力于突破校园围墙,将学习空间延展到校外,打造多体验综合型的校园外“无边界”课堂;并鼓励有领先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学校一起破解评价难题,启动“指向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区域生涯教育体系构建”项目,构建基于数据与证据的学生发展评价与指导的生涯教育体系。此外,依托数字技术对个性化评价的技术支撑作用,让数字技术渗透到个性化学习的方方面面,探索区域性数字化平台构建以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现场,上海市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常生龙,分别围绕面向个性化的育人方式改革、评价方式改革、个性化的课程实施等作了专题报告。圆桌论坛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远播教育研究院的教育专家和学者围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化学习、生涯教育等作了交流发言。徐汇区教育局围绕徐汇教育在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作主旨发言。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作精彩点评。市教委基教处处长祝郁在发言中肯定了徐汇区在人才个性化培养工作上所开展的扎实探索与实践,并希望徐汇教育在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始终持续用力,着眼于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厚植创新人才培养的沃土,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汇智教育论坛”还分别在上海市第二中学、徐汇区教育学院、徐汇区科技幼儿园、上海市中国中学和徐汇区汇师小学安排了五场平行论坛,聚焦“课程”“教学”“幼儿发展”“生涯教育”“教师教育”等领域,邀请专家学者与本区校园长共同深入探讨适应个性化培养的课程建设、教学新样态、生涯教育指导、教师培训等,进行思维碰撞,实现智慧分享。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个性化培养是教育转型的必然要求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的重要措施。作为上海教育高地,徐汇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要使命,顺应教育改革潮流,在早期便开始了个性化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在政策引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与创新。本次“汇智教育论坛”是对已经举办十届的区教育系统“学术节”的承继与发展,通过搭建思想引领和实践探索的交流平台,为区域教育优秀人才培养提供更宽广的思路,激发更深层的思考。希望能以此次论坛为起点,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个性化培养的徐汇经验和徐汇方案。 姚丽敏 照片由徐汇区教育局提供 |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侴雪妍 今天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玉通讯员 谢粤蕾 为将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