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温州特殊教育,何以从有到优?

新资讯 2025-9-28 18:10 浙江日报 1 0

潮新闻 记者 谢甜泉 通讯员 夏雯雯




每一位特殊孩子都是一颗星星,需要父母、老师用耐心和爱心去发现闪光点。


这个9月,温州各特殊学校迎来新生,孩子们同样拥有温馨的开学典礼:校领导给学生发放录取通知书、学生在签名牌上签名,家长与学生合影纪念开学……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熟悉校园环境、步入学堂。


在温州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被悉心呵护,在学校的引导与帮助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实际上,自2015年以来,温州已实施了三期(三年1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特教班、卫星班为创新的办学格局。


特殊孩子拥有怎样的校园生活?学校如何铺就特殊孩子成长之路?开学伊始,记者走进温州校园一探究竟。


增量:不放弃每一个特殊孩子受教育机会


上课啦,大家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听到坐好二字,瓯海区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学生小天(化名)立即乖乖坐在凳子上,两只小手叠在一起放在课桌上,睁大眼睛看着老师。


91日,新落成的瓯海区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开学。刚步入新校园的小天,只会用漂亮的眼睛看着老师,却无法理解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班主任徐文静多次帮助小天学会听指令,引导她调整坐姿。课后则与家长保持联系,通过家庭干预进行持续性练习。小天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听懂了老师所说的坐好


普通学生一天就能学会的内容,特殊学生却可能需花上几个月甚至1年。现场不少学生甚至还停留在地上打滚的阶段,随班老师一遍一遍纠正,通过奖励各自喜欢的点心等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自己身上,帮助他们理解指令。



特殊孩子们在课堂上课。学校供图


改变也是漫长而细微的。面对每一个折翼天使,都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去呵护。徐文静介绍说,目前班内是同龄混班上课,一个班级里孤独症、智力障碍的孩子都有,残疾等级也不同。


不管是哪一类孩子,希望他们在校期间能够尽可能地学到更多生活技能、劳动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校长计文飞提到,以此为目标,校园内配有感统教室、家政教室以及非遗手工等功能室。不仅为特殊孩子们学习、生活和康复营造了良好氛围,也让他们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包括瓯海区特殊教育学校,今年温州计划在鹿城、瓯海、龙湾新投用三所特殊学校。学校数量不断增加的背后,是温州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普及程度,保障每一位特殊孩子的受教育机会,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而做的努力。



新投用的瓯海区特殊教育学校。学校供图


近年来,温州各地积极开展特殊儿童评估、筛查工作,按照一人一案、分类安置的原则,优先采取普通学校融合随班就读方式落实入学(园)安置工作,满足特殊学生的入学教育需求。


目前温州已建成投用公办特殊教育学校11所。专业教师数量已达633名。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位约超过3700个。完成了十四五期间,国家20万人口以上城市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形成从幼儿园到初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二年一贯制,实现特殊学生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提质:满足特殊学生多元教育需求


在温州市润星学校的星光小话筒特色展能课上,老师正通过天气小主播”“统整小引导等一系列趣味活动,帮助孩子们勇于开口、多去互动,让他们能逐步适应集体活动。


润星是浙江省第一所、全国第七所孤独症专门学校,于今年3月正式设立,可以为孩子提供从学前到高中的十五年一贯制教育。


为什么要单独成立一所专门的孤独症学校?近几年孤独症儿童比例不断上升,社会各界关于加强孤独症儿童教育支持的呼声越来越高。对特殊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润星学校的开办正是为了满足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更为适宜、良好的教育服务支持这一现实需求。润星学校负责人对孤独症教育有着15年的实践与探索,她发现不同能力水平的孤独症对学习需求各不相同,需要有更灵活的教育方式。



孤独症孩子进入润星就读。学校供图


在全省的孤独症儿童教育领域,温州经验丰富且走在全省前列。早在2010年,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就已开办孤独症班级,在探索过程中,学校陆续采取独立编班和融合编班的形式,以适性扬长为核心理念,建构基础+支持+扬长+实践四维一体的课程体系,探索出一生一案的教育方式,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教育服务,帮助不少孩子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先期探索的教育方式也沿用在润星的教学中。今年刚成为润星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小橙就收到了《语文》《数学》等6册课本,除了社交技能训练、情绪管理、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等满足特定需求的支持性课程外,也能像普通小学的孩子读书上课。


这样的安排并非毫无根据,在开学前走访家庭之时,班主任周欧欧发现班级内不乏卧虎藏龙的学生,有的识字量达1000字,有的能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能够背诵古诗词。


基础性课程更注重普适化,既是为基础素养发展做好必要储备,也是希望减少学生融合转介时学业融通的困难。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学校以特色发展为目标,统筹学科+支持+展能三类课程,为他们未来升学、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低功能孤独症儿童,则以适应生活为目标,开设综合课程,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生活技能。胡乐提到,学校根据孤独症儿童发展实际情况,分不同形式安置。一些孩子发展状况好,可以尝试参加当地中考,符合招生要求的可升入高中学校就读。一些孩子可在学校读到高中毕业,再转入支持性就业。


融合:挖掘孩子所长融入社会


不同形式的特殊教育其实都指向同一个目的地”——帮助特殊学生从融入普通环境开始,逐渐融入社会。


这是沙发,跟着老师念沙发,我们坐上去感受一下……”在学校内的模拟客厅,任课老师一边指着客厅里的家具,一边反复示范如何发音,带领学生感知事物,并训练发音。


另一边,智力障碍学生小兰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菜种种植,听力障碍学生小林在模拟厨房制作甜品,水疗馆里有快乐游泳的孩子……为了让每一名特殊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温州的各个特殊教育学校都搭建了不同类型的资源教室,帮助特殊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帮助孩子撕掉特殊标签,个别化教学势在必行。温州市教育局特殊教育有关负责人说,通过搭建模拟厨房、模拟客厅、模拟超市等资源教室,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学习计划,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同时,辅以沙盘推演等心理指导,全方位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个人清洁、居家生活等生活技能教育,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让特殊孩子真正做到融入日常生活。目前,温州实现所有乡镇(街道)资源教室全覆盖,动态推进随班就读学生5人及以上学校资源教室全覆盖。



特殊孩子与家长一起,参与开学活动。润星供图


将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放在同一所学校、同一间教室里接受义务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被称为普特融合教育,被视为特殊学生融入社会的起点。


位于永嘉县的瓯北第一小学就有这样的卫星班。在这里,特殊学生随科就读,参与更多普通班的活动。学校也会根据班内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注意力以及听觉能力的评估情况,设置基础课程、融合课程和康复课程。学生们跨越障碍,相互接纳,缩短特殊普通的距离。


普特融合并不是单向地让特殊教育融入普通教育,受益者也并非只有特殊学生。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小学是一处天然的双向融合场所,普通学生也能在普特融合中收获同理心,从了解到理解,从尊重到接纳,懂得平等友爱,从而推动社会融合。


在融合中,外人很难看出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区别,互帮互助的故事时常在校园上演。特殊孩子被班级推举为运动会里的小鼓手,得到同学的尊重、认可,整个人也变得自信。性格内向的特殊孩子会愿意尝试与普通的同学接触,并成为好朋友。普通孩子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乐观、坚韧。


普特融合是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牵手同行的一种方式,但对特殊学生而言,更大的挑战在于结束义务教育后的去向问题。


这段时间,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职高部的信息技术老师吴娜娜正忙碌往返杭温,对接杭州互联网公司,为班里的孩子找毕业出路。我们计划让孩子学成后参与企业的实训,毕业后有机会能入职。


在吴娜娜看来,特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学校也与无纺布厂、印务、物业、社区、残联等企业、单位建立实训合作,由学校开设中西面点、物业管理等技能培训课程,挖掘、培养孩子所长,再输送到各单位实践、工作。目前已有孩子毕业后在无纺布厂工作十年以上。吴娜娜说,改变特殊孩子只能待在家中的状况,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与社会接轨,帮助特殊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