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9月15日,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简称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倒计时一天,大赛中106个项目将集中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目前江西展馆已经准备就绪,錾铜雕刻、琢器利坯、水泛丸、米粒石壶、南昌拌粉等5个项目集中亮相,无论是精细的陶瓷制作手艺,还是独特的中医药制药技术,都引来了业内极大的关注。来自新疆的一位老师点赞道:“如此精细的工艺,景德镇陶瓷真是让人惊叹!” 琢器利坯技术展现陶瓷光滑曲线之美 “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这是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关于陶瓷制作的记载。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江西展馆中,就很好地展示了这一技艺的精绝。随着拉坯机的旋转,他右手握着一根利坯刀轻轻调整坯体,左手则配合着调整厚薄,这位专注制作陶瓷的男子就是景德镇市琢器利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景东。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他将在江西展馆展示景德镇陶瓷制作中的重要工艺。“我们这个琢器利坯技术,是决定坯体的器形特征,大小、厚薄、细节的关键环节,利出来的坯多大决定了烧出来的瓷器多大。”王景东介绍说,一件陶瓷需要72道工序完成,虽然琢器利坯只是其中的一道,但是瓷器精不精致利坯这个工艺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将琢器利坯做到最好呢?王景东说,要让这件瓷器的高低一致,每一处相同部位的厚薄一致,同时使得拉坯器型外形规整光滑曲线优美。在展示技艺的同时,王景东还不忘调整手中的工具,力争将每一处细节打造完美。 “从中学毕业后,我就跟着师傅学习陶瓷制作,如今已经做了23年了,近年来,全国越来越崇尚手工艺人,我感到欣慰之余,也增加了前行的动力。”王景东说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景东领衔设计制作的陶瓷器皿有1300多个器型,成为了业内的权威,也为推动景德镇陶瓷技艺传承和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将江西独有的米粒石打造为精美艺术品 在江西上饶,有一项独特的技艺,就是由上饶市玉山县罗纹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文康打造的米粒石壶艺术。孙文康带着他的技艺来到江西展馆现场演示,引来了不少业内同行的驻足交流,在国内制壶技艺五花八门,手艺超群的不乏其人,而孙文康用天然米粒石雕刻出石壶,贵在独特。 来自山东展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在交流中看到孙文康带来的精美作品后,向他打探工艺技术。 此次孙文康带着他的一批精美作品在江西展馆展出,有的是龙凤呈祥的模样,有的是老子论道的有趣画面,还有龙耀九州的大气展示。他拿着雕刻器具一边雕刻,一边用水流冲刷掉石块的残渣,精美的图案就这么慢慢雕刻出来…… 从事雕刻技艺二十五载的孙文康,将老家三清山上的米粒石打造为精美的工艺品,他所创作的作品独具一格,特别是在山水人物,花鸟等传统题材上,雕刻手法独到,作品浑然天成,艺术感十足。 外地教师点赞江西精细的工艺之美 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江西展馆内,还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黄俊军展示的錾铜雕刻工艺,他拿着一把小锤、一根小铁棒,专注地在铜板上轻轻敲打,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用心,同时,来自国内的一些雕刻专家也来到现场与他交流切磋。此外,建昌帮中药制药技术水泛珠、南昌拌粉等制作工艺也在现场一一展示。 “这些技艺集中展示,让我们更加了解江西的技艺特色,也领略到了江西传统工艺的传承,以及独特的魅力。”来自新疆一高校的工作人员马老师称赞道,在现场参观之后,对景德镇陶瓷琢器利坯技术印象非常深刻。他向记者表示,“如此精细的工艺,景德镇陶瓷真是让人惊叹!” 值班编辑:严佳成 值班审核:郭宁 值班编委:杨进 |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变革教育行业的当下,猿辅导集团今日发
大象新闻记者 李书恒 通讯员张晨/文图 为推进教育教学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