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崔立勇报道 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科学教师培训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支撑,科学教师培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科学教师培训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5月25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培训部、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文化发展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科学教师培训与青少年AI科技测评(CAI)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原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韩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培训部副主任姚锡川,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国强,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文化发展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培训部科学教师培训总承办执行人任太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文化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吕梦訢等行业领导、教育界同仁、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科学教师培训与青少年 AI测评(CAI:Certifica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项目成功启动,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科学教育与人工智能高度融合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AI不仅是未来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更是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 当前,正处在一个科技革命与教育变革深度融合的新时代。 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重塑着教育的形态与内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科学教师培训,不仅是一项常规工作,而是关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原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以“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作主题演讲。他强调,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校的管理方式。 一是人工智能是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使人类社会进入智能时代,教育也将进入智能教育阶段;二是我国人工智能事业虽取得很大进步,但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短板不足,需在基础理论、高端芯片、系统软件上有所突破;三是人工智能是年轻人的职业和使命,要深化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全学段培养体系,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高端人工智能人才源源不断涌现;四是要制作更多人工智能产品投向社会,借助人工智能推动产业更新换代。 “人工智能融入中小学要积极进取、扎实有序,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认识到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新生产力、推动第四次教育革命的需要。各个部门要把人工智能纳入工作视野,一把手亲自抓,分管人员具体抓。”他进一步分析,首先, 人工智能的引入将使学生享受到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兴趣爱好,进而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次,它将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因材施教,从而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最后,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使学校的管理更加便捷、准确和高效,但这也需要在认识、工作、专业师资以及经费设备等方面做到位。 王文湛指出:人才是创新和高科技的基石,而教育则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他进一步阐述,将人工智能引入教育领域,将改革我们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育人的模式,提高育人的质量,并有望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我国的创新和高科技事业的发展。 科学教师培训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支撑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韩民在致辞指出科学教师培训的重要性。韩民表示,随着国家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教师、科学教育越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近两三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师、科学、科技的法律法规及重要通知、文件,凸显科学教育战略地位,特别是202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教育事业发展纲领性文件,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对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更好发挥教育强国建设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5年1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旨在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更加重视激发 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更加聚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加关注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我们要以扎实举措和实际成效,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对于科学教师培养,韩民强调三点建议:一是要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二是要强化实践导向,通过工作坊、案例教学、实地观摩等形式,提升培训的实效性;三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职称评聘等制度的有效衔接。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国强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 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正重塑世界格局。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而科学教师培训和青少年AI素养测评,正是支撑这一目标的“基础工程”和“刚需抓手”。他强调要大力推动“家校社政企”协同——学校深化课程改革,企业开放实践平台,家庭营造创新氛围,让更多孩子从“好奇”走向“创造”,让“科学家梦”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普遍志向。 青少年AI测评应构建科技、人文、社会综合评价体系 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文化发展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培训部科学教师培训总承办执行人任太玉详细介绍了科学教师培训与青少年AI测评(CAI:Certifica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总体布局。 任太玉表示,“科学教师培训与青少年 AI 测评(CAI:Certifica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项目启动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二者从“教育者赋能”与“学习者能力验证”维度构建创新人才培养闭环,共同服务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 他强调指出,新时代青少年AI测评就是要着力培养具有AI特色的复合型人才,通过青少年AI测评,培养广大青少年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从小植入红色基因,用“热爱”培养“热爱”,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培养广大青少年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甘于奉献、团结协作、求真务实、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任太玉强调,科学教师培训与青少年 AI 测评(CAI:Certifica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协同如“DNA 双螺旋”,前者保障教育质量“优质性”,后者实现资源分配 “均衡性”,共同推动教育从“地理均衡”迈向“质量均衡”。未来将通过“科技+劳动、体育、艺术”跨界融合,让技术赋能与人文培育同频共振,构建“有温度的科学教育”生态,最终实现“每个孩子都能触摸未来科技”的愿景。 北京未来跳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科小猫人工智能)总裁宋钊介绍了科学教师培训与青少年AI测评(CAI:Certifica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实施方案。 宋钊表示,科小猫作为教育科技企业,聚焦“师资培养-人才选拔”生态链构建。构建“三横三纵”战略格局,横向覆盖教师培训、学生培养、测评认证三大领域,纵向贯通课程、服务、测评体系,严格落实教育部课程指南与数字化转型要求,探索“AI +教育”新场景。 此次发布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科学教育与AI教育的融合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实践路径规划,从教师能力提升到青少年素养测评,各方嘉宾的深入探讨与战略布局,勾勒出一幅 “以教师为支点、以科技为动能、以育人为核心” 的教育创新蓝图。 未来,“科学教师培训与青少年 AI测评(CAI:Certifica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项目将推动科学教育与 AI 教育进入系统化落地阶段,持续推动教师能力提升与学生素养测评协同发展,助力产、学、研各界携手构建“有温度、有灵魂、有生命力”的科学教育生态。 |
2025 年,随着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从业人员专业要求
12日,由哈尔滨市教育局、哈尔滨开放大学联合中国教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