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两江新区行远小学,一所“行远银行”建立在校园内,吸引了学生们用手中的“行远币”到这里兑换各种心愿。 据悉,依托信息化设备,行远小学推行了“行远银行数字化评价体系”项目,以“行远币”撬动评价,历经一年多的研究与探索,已初步形成了校园币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的成长可视化、数据化、真实化。 在行远小学,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行远币。下课后,课间巡视老师发现一位在非正式学习区安静阅读的孩子,于是奖励她一枚良习美德币,“在课间你有阅读的好习惯,表扬你!”一周的学习结束后,班主任老师在班队课上总结本周进步最大的学生,分别奖励了他们良习美德币、锻炼学识币、合作创造币,学生们拿到行远币后喜不自胜,欢呼雀跃。 获得行远币后可以做什么呢?行远小学开展了丰富的行远币活动,形成行远币“资金”流通链。在校园内的“行远银行”里,学生们使用行远币来进行心愿兑换。这种兑换不仅局限于物品的奖励,更有精神与体验的奖励,如获得一次小绿萝广播站点歌的机会、获得一次点午餐的机会等。 此外,学校每个班级都是“行远银行”的“下属支行”,每月初,“行远银行”会向“支行”发放一定数量的行远币,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科老师处获得行远币,根据行远币奖励细则与兑换标准,每个班级都形成了一个自然的“资金”流通圈。最后通过每周“行远银行风云榜”个人评选、每月“支行业绩”表彰等活动来激发全校师生的项目参与积极性。 而在每次心愿兑换活动中,学生拿着自己获得的行远币到“行远银行”进行兑换,兑换的行远币重新回到“银行”内,也形成了一条隐形的“资金”流通链。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行远银行数字化评价体系”项目立足于学生,以活动激发参与兴趣,紧扣“养良习、修美德、勤锻炼、博学文、善合作、敢创造”六大维度,通过多维度的评价,引导教师清晰而具体地关注学生多维度的成长历程,形成具体的评价指标,以评促学,用评价系统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个性飞扬的未来型小公民。 在这一项目中,学校通过行远币进行数字化评价,还将财商课程与德育课程相融合。例如以学期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分别在每个学月规划财商课程内容,将“物物交换”“等量价值”“付出与收获”等概念渗透进学生的学习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验、培养生活中必备的财商思维和品德素养。 “我们在‘行远银行’成立后,还在学生当中开展了一次银行工作人员招聘活动。”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学校打通数字化平台,将学生砺行课程和家长共进课程相融合,用评价机制引导家长更好地参与学校教育。例如每次家长活动后也能得到相应的行远币,结合家长共进课程“勤陪伴,善沟通,树榜样,敢突破,共启智”的六维度,每月评选榜样家庭,发放行远币。这在促进家校互通共融的良好教育生态圈形成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丰富,评价来源更多维。 (记者 刘霞 学校供图) |
红网时刻新闻2月26日讯(通讯员 唐新宇 刘亚力 刘应希)2
在职业教育领域,产教融合始终是推动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