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将推出“三维六面”20项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构建“3113”改革模式,计划投资45亿元新建各类学校28所,让每一个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10月24日举行的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学党史、惠民生、开新局、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布会上,哈尔滨新区重磅推出《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十四五”期间学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到2025年,哈尔滨新区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总体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全国先进行列,建成与国家级新区相匹配的一流教育。 虹吸效应明显 基础教育在校生每年增加8% 随着哈尔滨新区“五区叠加”黄金发展期的到来,新区积极抢抓“南北互动”政策机遇,在“十三五”时期的后半程,下大力气抓基础、补短板,全力提升教育承载功能。 “十三五”时期,哈尔滨新区持续强化教育保障水平,全区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累计达12.25亿元,比“十二五”增长41.62%。9所学校相继投用,增加学位2.4万个,教师506人。 培训校长、教师约2.2万人次,培养未来教育家入围对象1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35名、骨干教师1527名、正高级教师2名、特级教师2名。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1.19%,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国检,建设2所特色高中。 随着新区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持续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在校生数量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持续提升,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逐年增强,为“十四五”教育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未来五年 拟投资45亿元新建28所学校 《方案》本着“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未来五年计划投资45亿元,新建各类学校28所,新增公办幼儿园39所、托育中心4所,增加学位7万余个,新增教师5200余人。 据介绍,哈尔滨新区12所幼儿园今年底将陆续投用,11所学校、4所幼儿园、4所托育中心正在建设中, 8所学校、6所幼儿园已完成概念设计和装修设计。 新建学校如何布局?据哈尔滨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建学校主要布局于松北、松浦、松花江避暑城、环西等8个板块,力求打造15分钟现代生活圈。 据哈尔滨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哈尔滨新区已经引入了17中、47中、风华中学、花园小学、继红小学五所名校,还将与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音乐学院、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哈师大附中、哈六中、哈69中、哈113中、铁岭小学、经纬小学9个优质品牌合作办学,为实现“建一所、优一所、强一所”的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其中与师大附中、哈6中共建K12学校,将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发展共同体模式,探索一校两制新体制,打造省市区共建的多赢新格局。未来,还将面向全国公开遴选名优校长、知名教育品牌加入新区。 构建“3113”教育改革新模式 根据《方案》,未来五年,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将推出“三维六面”20项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构建“3113”改革模式。 据哈尔滨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维六面”20项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引进知名教育品牌办学模式改革试点、探索新型公办幼儿园办园模式改革试点、区域教育质量评价方式改革、学区化办学、新优质学校集群化发展改革、探索德育一体化机制等等。 构建“3113”改革模式,即聚焦“三维共同体,合力打造教育新生态”;创新一套评价体系,系统构建区域教育现代化新标准;围绕一个中心,针对性改革难点,实现区域教育新治理;落实三个优先,建立教育综合改革立体新保障。 强保障 “软硬”兼施 为实现学校“建一所、优一所、强一所”工作目标,区委区政府多措并举,努力在设计标准、基础建设、人员配备、内涵建设等方面探索新机制,确保新区学位建设规模与质量“双提升”,软硬件建设“两手硬”。 据哈尔滨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哈尔滨新区将在探索加快学位建设保障新机制、探索引进知名教育品牌办学新举措、探索教师队伍建设新途径、深化综合改革释放新动能等四个方面确保《方案》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我们组建学位建设领导专班,采取’交钥匙工程’方式,明确责任分工,定期会商,及时反馈,挂牌督战,强化项目代建施工管理责任,优化审批流程,提前配备校长及教师团队,为学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哈尔滨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同时,哈尔滨新区在探索引进知名教育品牌办学新举措方面,面向全国范围,积极引进知名教育品牌。采取政府拥有所有权,由知名教育家、知名高校、知名基础教育学校、知名教育机构承办的新型办学(园)模式。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职级制,形成有利于教育家办学的政策导向,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实行去行政化的教师管理制度,打破身份限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作者:张焱 文/摄/视频拍摄 编辑: 王依然 来源:冰城+ 2021/10/24 |
红网时刻新闻2月26日讯(通讯员 唐新宇 刘亚力 刘应希)2
在职业教育领域,产教融合始终是推动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