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华南师范大学(下称“华师”)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将发挥华师优势特色,整合校内外资源力量,围绕乡村教育、乡村治理、乡村产业等领域开展研究实践,服务广东“百千万工程”和“双百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由华师党委书记王斌伟担任。 研究院将重点打好“三张牌” 华师乡村振兴研究院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依托学校学科优势,下设10个研究中心,并在汕尾、茂名信宜、肇庆封开等地设立了分院。 “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是学校积极响应广东‘百千万工程’、促进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也是学校发挥优势特色、推动‘双百行动’取得扎实成效的工作需要。”王斌伟介绍,研究院将重点打好三张牌,包括“乡村教育”牌、“乡村治理”牌、“乡村产业”牌。 华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 具体来说,华师将依托相关学院,构建高校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师范生和一线教师的教研共同体,通过教师学历提升、教师职后培训、共建心理服务体系、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方式,提升县域、乡村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同时,深化新时代乡村党建和治理研究,指导乡村干部提高乡村治理综合能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开展现代化种养技术指导,链接外部企业资源,助力当地特色乡村产业发展。 “研究院还要反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王斌伟透露,接下来,会根据发展需要增设或调整研究中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企业需求对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创新发展。 广东省委改革办副主任、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德忠说,希望华师发挥全省唯一在粤东粤西粤北扎根办学的“双一流”大学优势,搭建珠三角创新要素更好辐射粤东粤西粤北的桥梁,更有力地支撑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同时,研究院要发挥华师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优势,聚焦广东“百千万工程”,加快开展农业科研攻关,培养农村急需人才,助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希望华师发挥好乡村振兴研究院等载体作用,强化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宗云说,华师要发挥好“双一流”大学优势,统筹汇聚校内外优质资源,加大乡村振兴实用性人才培育的力度,引导更多师生通过开展田野研究、回乡就业创业等方式,助力广东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建设发展。 “双百行动”达成项目合作清单800多项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去年8月,广东启动实施“双百行动”,动员部署省内高校院所投身“百千万工程”。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建华介绍,目前,“双百行动”首批82家高校院所与57个县(市)全部完成合作签约,并达成项目合作清单800多项,推动高校设计城乡规划作品800多件。 为更好发挥不同类型高校在“双百行动”中的作用,广东组建了“三大联盟”——乡村建设规划高校联盟、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其中,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由华师担任“盟主”。 “双百行动”启动以来,华师分别协同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信宜、封开结对共建,并协同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推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支持、专项增值提质、普法宣传与法律咨询服务、智库支持等“五大计划”。 按照“县域所需、已有基础、高校所能”原则,华师协同番职院和科贸学院拟定重点共建项目18个,重点推进实施“全域教育提质”和“创新驱动发展”2项计划。 根据计划,华师制定了《助力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N”行动方案》,前往封开、信宜开展教育教学提升实践活动,与信宜市合作创办两所附属学校。同时,组建助农服务队,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并开展新农人、新工匠及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助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活动现场。 华师党委副书记王岩介绍,接下来,学校将推动样板党支部及部分二级学院与县镇村、中小学结对共建,开展项目对接。此外,计划今年上半年召开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现场会,启动联盟“双百”活动,即推动联盟高校落实100支学生队伍和100名专家下乡。 朱建华表示,华师要发挥好“盟主”单位牵头引领示范作用,总结推广典型和经验,聚焦人才下沉、科技下沉、服务下沉,促进形成“双百行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成果,提升广东高校服务社会能力。“‘双百行动’参与单位要围绕乡村教育、乡村文旅、乡村产业振兴、乡村心理健康、乡村生态等,扎扎实实做研究,动实招、出真绩、见实效。” 南方+记者 汪祥波 通讯员 王伍 【作者】 汪祥波 广东教育头条 |
红网时刻新闻2月26日讯(通讯员 唐新宇 刘亚力 刘应希)2
在职业教育领域,产教融合始终是推动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