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2022安全创客汇复赛在两江新区落幕,安易科技、边界无限、博特智能等全国顶尖网络安全创业20强在此诞生。 工信部《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面对网络安全产业这一千亿级市场,两江新区发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应该如何发力?记者就此采访了安全创客汇评委会主席、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 安全创客汇年度20强。(主办方供图) “产业基础+政策扶持”吸引网络安全企业入驻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沃土的培养,两江新区不断厚植以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土壤。 “两江新区拥有汽车、电子等产业链,形成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东数西算’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等基础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又需要强大完善的网络安全产业支撑。这些有利条件为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沃土,必将吸引更多网络安全公司、资本进入这些领域,落户两江新区。”吴云坤说道。 吴云坤发表演讲。(主办方供图) 去年智博会期间,奇安信集团便将区域总部落户两江新区,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西南总部、网络安全技术赋能支撑平台。 面对千亿级“新蓝海”市场,重庆及两江新区重视产业发展,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更是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此前,重庆出台《重庆市信息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全市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将达4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15%。两江新区也将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在工业互联网安全层面聚焦设备、网络、控制、应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拟在标识解析、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安全等细分领域,招引重点龙头企业。 “有资本,有创业公司之外,必须有区域方面的产业支持。”吴云坤说,“重庆目前非常看重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在两江新区等地布局了众多网络安全产业园,制定了诸多相关扶持政策,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大力支持,必将推动网络安全产业蓬勃发展。” 搭建产业与资本对接的平台 弥补产业生态圈不足 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充实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培育众多优秀企业、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圈至关重要。 而两江新区乃至重庆在产业核心技术人才、基础研究、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有待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通过此次参赛企业来看,多为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企业,本土企业较少,产业生态也还有待建设。 重庆市经信委二级巡视员肖友霞表示,重庆正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建设为契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络安全创新中心,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培育新型网络安全服务,建设网络安全人才高地,完善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将园区打造成为引领西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通过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建设,利用政策引导,有望吸引更多相关领域创业者和人才来渝,解决核心人才稀缺问题。 参赛队伍进行路演汇报。(主办方供图) 吴云坤则谈到,“创客汇作为推动产业生态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重点,将为初创企业搭建产业与资本对接的平台,让更多的资本能够认识我们的创新企业。通过创客汇这一平台,实现优秀创业企业与区域产业布局对接,推动区域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圈建设。” 据统计,安全创客汇已经举办了六届,累计上千家企业参与,前六届安全创客汇十强企业均已获得数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40亿元。 通过“资本+产业”对接,创客汇这一平台成为了优秀网络安全企业的积聚地和孵化室,有力地推动技术、产业、资本的高效发展,未来有望吸引更多网络安全创新企业入驻,推动两江新区乃至重庆本地网络安全产业构建创新生态。 当前,两江新区正坚定不移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而数据“上云上平台”是大势所趋,这其中网络安全的保驾护航必不可少,这也为两江新区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面对‘十四五’期间数字化发展,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强监管带来的发展机会,网络安全产业需要改变发展模式,通过技术、模式和生态的持续创新,实现企业和整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吴云坤总结说,这一过程中,要发挥好专精细分领域创新,还要持续夯实技术创新和能力建设,更要构建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和产业环境。 (记者 张廉) |
北斗卫星远在天外,应用早已近在身边。手机导航越来越精准
4月26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浦东新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