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5 日,《晚点 LatePost》发长文回顾了国内互联网大公司这一年多来如何省钱过日子。但就像我们写的那样: 都在降本增效,有些公司是真缺钱。去年底开始,快手将降本增效纳入高管季度考核指标,重要性与业绩表现对等。今年第一个季度,快手通过削减员工福利省下 1 亿元,主要由员工薪资构成的研发和行政开支也少花了 6 亿元,比去年同一季度少亏了 20 亿元。二季度,他们再接再厉,省下 23 亿元。 而另一些公司,并不是真的没钱了。今年上半年,腾讯经营利润约 450 亿元、阿里 416 亿元,确实比去年同期少赚了一些,但依然惊人。这些公司降本增效是忧患意识使然。缩减福利只是一部分。二季度,阿里销售费用少了 15 亿元、腾讯营销开支省了 20.8 亿元、美团市场费用省了 22.46 亿元。 公开数据有时候也有 “迷惑性”。比如腾讯今年二季度经营利润同比减少 42.72%,扣掉每个季度波动剧烈的投资损益后,主营业务的经营利润率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回升,税前仍能一个季度净赚 256 亿元。 根据我们的测算,中国市值前十的互联网、科技上市公司到今年上半年末,资产负债表上至少躺着 22544 亿元现金或者等价资产(比如定期、活期存款、大额存单、债券或者股票投资等),较一季度末多 2380 亿元。 按照现金及等价资产规模从高到低排,这些公司依次是: -阿里巴巴,6812 亿元 -腾讯,6107 亿元 -京东,2569 亿元 -百度,1782 亿元 -美团,1228 亿元 -拼多多,1193 亿元 -网易,1115 亿元 -小米,910 亿元 -蔚来,494 亿元 -快手,329 亿元 庞大的现金储备来自日常经营、上市或者发债融资。比如美团 2021 年的百亿美元再融资、拼多多也从 2018 年上市以来筹资 120 亿美元。列表里的阿里、京东、百度、网易这两年先后回港上市并融资。还有快手,贡献了去年港股最大 IPO。 -注:我们汇总了各大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权益性投资资产。数据来源:Wind。 -延伸阅读:《拼多多账上 929 亿现金没地方用》 如果不是持续回购或者大手笔分红派息的话,大公司们的在手现金还能更多 —— 又或者是另外一种走向。 -只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规模的话(窄口径),腾讯、阿里都超过了茅台(1486 亿元)。 -以列表里的宽口径统计的话,腾讯、阿里超过了中石油上市体系(5594 亿元)。 -真正做全球生意的苹果、Alphabet、微软,现金储备加起来比中国十大互联网科技公司还多了大约 4885 亿元。(龚方毅) 点击查看大图 |
北斗卫星远在天外,应用早已近在身边。手机导航越来越精准
4月26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浦东新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