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是生活、艺术、科技的有机融合。4月10日,主题为“科普产业的创新与变革”的中国科普游戏大会在上海科技馆举办。本次大会是我国科普游戏领域的首届高峰论坛,聚焦科普游戏的再定义、实践场景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科普游戏产业发展探明方向。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今游戏产业急需进一步拓展游戏业务领域,科普游戏无论从内容还是教育意义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也符合我国网络游戏未来主推绿色游戏的发展趋势,科普游戏正成为科普产业的一种新业态。 加强行业标准建设 作为本届大会重要会议成果之一,大会发布了《科普游戏产业发展宣言》。它以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视角,围绕游戏历史、科普作用、教育内核、场馆应用和数字文创,进一步明晰科普游戏的内涵,达成科普游戏在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目标上的共识,构建多元融合的科普游戏研发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文化生产方式变革,为建设数字中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据了解,参与《发展宣言》的各界正积极推进筹备、申报科普游戏开放式实验室建设项目,形成行业规范,带动科普游戏领域创业孵化和人才培养。 针对科普游戏规范化发展,《发展宣言》显示,将制定贯彻《网络游戏适龄提示》标准的方案。在加强行业标准建设的同时,将优化评价主体,从科学、教育、游戏、技术、艺术等维度量化评价指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推动科普游戏开发,加大科普游戏传播推广力度”。据悉,上海正支持国产游戏走出去步伐,同时用宽广视野推进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科普产业在“游戏+”的助力下将持续升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表示,科普模式发生了改变,网络已经成为了科普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甚至已经成为了科普资源集中、聚合和扩散的重要节点,但过犹不及,需要玩家自愿性地、非功利性地参与,并且要有一定的防沉迷措施。 科普游戏前景喜人 科普游戏作为科普产业的一种新型业态,也是场馆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科技馆持续开展科普游戏的探索和尝试,开发了《拼图寻鸟之旅》《摩擦力精灵》等近30款科普小游戏应用在展览及教育活动上,并与上海科学院签约,达成科普游戏平台建设的战略合作关系。 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认为,科普游戏是游戏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上海科普游戏前景喜人,科普游戏是科学普及与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也期待新兴企业打磨出具有代表性的自研产品。” 会上透露,上海集聚了全国10.7%的上市游戏企业,且质量普遍较高,属于国内游戏高地之一。 业内人士还指出,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有效提高优质创意的转化率和创业企业的生存率,把企业的参与意愿转化为市场活力,推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
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4月25日下午,陕西省海
为推动科技教育蓬勃发展,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