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上海海洋大学科研团队:汞污染已达最深海域

新资讯 2021-12-20 16:25 浦东新区官网 32 0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刊登了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许云平团队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汞在海洋最深处的大量积累及其对环境汞循环的意义》,揭示了深渊海沟汞埋藏的通量和机制。


  汞是一种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的金属元素,能在大气、水体和土壤间长距离传输,并能通过食物链显著富集,威胁人类健康。深渊区是指水深大于6000米的海域,由分布全球的30多条海沟组成。许云平团队及其合作者利用学校深渊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全海深着陆器,从马里亚纳、玛索、新不列颠和布干维尔四条海沟采集了多根沉积柱状样,为在全球尺度上研究深渊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可能。沉积物汞含量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的数据显示:海沟的单位面积汞埋藏通量比全球深海要高数十甚至数百倍;来自汞和有机碳的同位素证据表明,海洋表层的汞(主要是人为来源)能够快速沉降并保存在深渊海沟沉积物中;沉积物中汞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表明人类活动释放的汞污染已经到达了世界最深的海域。该研究在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深渊海沟是海洋汞埋藏的热点区域,为理解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新视角。


  上海海洋大学许云平教授和北京大学王学军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许云平课题组肖文杰博士(现为南方科技大学博士后)和王学军课题组刘茂甸博士(现为耶鲁大学博士后)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来自耶鲁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和特伦特大学的部分学者参与了该研究的相关工作。这一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上海佘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开放基金、深圳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资助。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