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科技公司孵化落地,12个重大研发平台成功搭建,15个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在孵,60余项国内外授权转让专利...... 一年时间,两江协同创新区入驻高校院所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下称“华师大重研院”)硕果累累,沉甸甸的数字诠释了该院科技创新“加速度”。 一年完成15个自主研发项目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执着于打造重庆本土科研“主力军”,华师大重研院始终坚持创新与突破。 去年,该院由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国家重大仪器研发专项首席专家、研究院院长曾和平领衔,组建了精密激光、材料制备等数个研发团队,搭建了超快激光装备研发、时频测控仪器研发、太赫兹相控阵研发等12个技术与产品中试基地以及产学研合作平台,围绕超快激光装备研发、量子探测成像、精密光谱应用等10余个科研领域,“组团”实施核心技术攻关,成果斐然。 该院先后完成超快激光制造技术与功能模块、时间频率精密测量技术与单元模块、量子探测与量子成像产品、量子精密计量设备等10个模板技术及产品研发,形成了780nm皮秒光纤激光器、石墨烯介孔量子光催化网、工业级1030nm高能量飞秒激光器等15个成果转化项目。 华师大重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15个科技成果正在抓紧实施转移转化,目前已开发出“以太网数据采集模系统”“780nm皮秒光纤激光器”“1030nm高稳定性飞秒光纤种子源”等10个样机样品。 瞄准高端领域“突围” 瞄准高端领域及新兴产业,华师大重研院正围绕“卡脖子”技术进行“突围”。 据了解,该院通过自主研发的首台1030nm波段毫焦级飞秒固体激光器,成功实现了高能超快激光在玻璃和空气中的激光成丝,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对国产高端超快激光器形成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该院还完成了国内首台基于掺镱氟化钙晶体的毫焦级固体飞秒再生放大器(激光器),可以输出脉冲宽度300 fs、脉冲能量大于1毫焦的超快强场脉冲,将激光聚焦后,能够在金属材料上轻松制备出高精度的微孔结构。该激光器的研发面向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切割、OLed手机面板切割、飞机发动机叶片打孔等高端应用领域,打破了国外激光巨头公司对国内高端激光器产品的市场垄断,有望改变国内对进口高端激光光源和装备的依赖。 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激光技术是先进制造的重要工具,在半导体芯片制造、航空材料及高铁海工等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器件加工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华师大重研院正通过自行投产、技术转让、公共技术服务及技术联合开发等多种模式加快推进重要科技成果转化。去年一年,签订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重庆英才项目3项,同国家电网、中国商飞、航天集团等签订了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协议,与中煤科工、重庆衡生胶囊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另外,该院已孵化重庆华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重庆华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等7家科技企业,围绕精密制造、精密光学、信息通讯、生态环境、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领域,正加快推动成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2022年,研究院将重点围绕人才团队引育、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产出、科技成果转化等,以定性+定量结合方式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以需求导向、开放流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为建设原则,积极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探索现代科研组织创新的实现路径。 (记者 赵鹏 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
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4月25日下午,陕西省海
为推动科技教育蓬勃发展,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