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成功一次性送53颗星链卫星上天,这是该枚猎鹰9号火箭的第十二次重复发射和回收,再次创下火箭发射和有效载荷记录。不得不说,Space这项独门绝技确实是航天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大大节约了火箭发射成本。 技术发展固然好,警惕也不能少 在大多数人看来,马斯克最大的成就并不是特斯拉,而是SpaceX。这并不是因为马斯克立下了火星移民的雄心壮志(从科学角度来看是在画大饼),而是其在航天商业化和私营化领域做出的成就。SpaceX不仅降低了进入航天领域的门槛,也大大降低了其成本。 可以预测,未来借助Space X公司发射卫星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再加上星链计划,Space X发射的卫星将会疯狂“圈空”,抢夺有限的太空轨道资源。很多人觉得这是人类航天发展史的进步,其实不然,这对航天技术高度的突破是有限的,而且还有一定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它给我国也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我们一定要警惕。 星链的战略地位 特斯拉汽车在全球不仅以销量高出名,也以“事故”概率高出名。其中发生在我国的大部分事故中,有不少涉及“刹车”和“自动驾驶”。很多人怀疑,特斯拉是否存在后门?前段时间,大毛电子产品被断供之后,这一疑问再度被提及。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定位越来越趋近于“终端电子产品”,如果真的有问题,那特斯拉的危险性将不言而喻。 星链是同样的道理。星链此次在北方事件中扮演了什么重要的角色自不必多说。如果过去,星链一直将民用和通讯作为自己标签,那么现在,马斯克肯定是撕开了“假面”,星链再也藏不住它的战略作用。如果星链产品得到广泛应用,那世界将无所遁形。星链所谋求的战略地位,今天可能威胁到别人,明天就有可能威胁到我们。 星链的存在侵犯我国的利益 就算星链产品最终无法普及,其本身的存在也将对我国,乃至是世界产生很多不利的后果。我们知道,近地轨道资源是有限的。算上这一次发射成功,星链卫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200颗。而根据星链计划,这一数量未来可能达到4万颗。到时候,近地轨道都是星链卫星,我国在内的别的国家往哪发射卫星? 星链的目标是为全球提供高质量网络,这意味着星链可以接收来自于全球任何位置的终端信号。这难道不是一种监视吗?如果星链真的布满近地轨道,辐射全球,那么它就可以源源不断获得全球数据,形成监控网络。再搭配特斯拉的驾驶数据,形成通讯加出行双重监控,那还有隐私可言吗? 欧洲怕了,采取反制 很多人觉得这是危言耸听,特斯拉不就是单纯的新能源汽车,星链不就是单纯为了通讯网络吗?问题来了,如果这是危言耸听,欧洲为什么怕了,要采取反制手段呢? 根据“新华网”消息,前段时间,欧洲27国部长齐聚图卢兹,商讨欧洲太空发展。最后,欧洲通过了两个重大太空发展计划,一是构建欧洲独立的星座计划,二是制定“太空交规”。星座计划,其实就是打造欧洲的星链,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通讯安全。法国在出席该会议的时候,直言不讳:欧洲需要保护自己的太空。 也就是说欧洲已经开始布局,根本不打算采用“星链”,而是自己搞自己的。而“太空交规”呢?还是冲着星链去的,在欧洲看来,星链占据了太多的轨道资源,未来必然会发生“交通堵塞”,所以需要制定“交通规则”来限制星链。 刻不容缓,我国也需“星座组网” 近地轨道可容纳的卫星大约为6万颗,根据预测,到2029年左右,地球近地轨道就将存在57000颗卫星。也就是说很可能在2030年之后,发射低轨卫星看得不是技术,而是有没有位置了。星链计划的不断推进正在挑拨各国航天的神经。欧洲已经坐不住屁股,站起来开始反制星链,那我国呢? 2020年,我国“新基建”迎来新成员:卫星互联网。这说明我国并不是没有看到星链背后的危险。“观察者网”最近报道了有关我国相关星座组网计划的进程,目前我国还没开始真正的星座组网,此前发射的卫星大部分属于试验星。不过,在2022-2015年,我国将大规模发射卫星,届时星座组网也会步入正轨。 好消息是,未来智库专家胡延平表示,我国一箭多星技术成熟,近地轨道发射能力也达到了25吨以上,未来一箭百星只是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支撑星链发射4万颗卫星计划的“火箭重复使用和回收技术”,我国也有很大进展,没有无法攻克的门槛。 总结来说,我国未雨绸缪,早早开始了星座组网工程。目前,星链卫星的发射数量超过2200,距离4万颗还有很大距离。在这期间,我国也将会建立自己的星链,保护我国的近地轨道资源。最后,我国未来的卫星互联网星座完全可以代替星链,保护我国的网络和信息安全。(蓝草) 星链要发射4万颗卫星,位置占完咋办?中国专家:我们一箭一百星 星链卫星突破2200颗,欧洲紧急推出新规: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太空 |
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4月25日下午,陕西省海
为推动科技教育蓬勃发展,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