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闭幕的北京冬奥会被誉为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冬奥会。今年6月26日,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在成都开幕,这又是一场世界级的综合性运动会,科技加体育,上天又入地,还能碰撞出什么样的新火花? 上天入地,他们要直播地球 4月末,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进入2个月倒计时,各项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随着开幕的临近,机器人开始发起“总动员”。 除了会翻译会急救的蓉宝,助阵大运会的还有一款高智能人机交互机器人“小智”。它不但能风趣准确地回答各种提问,还能提供多语种服务。集引导分流、业务介绍,大运相关情况介绍等功能为一体,是位优秀的现场向导。 另外,24小时辅助防疫的机器人、可以全天无休打扫卫生的机器人、无人驾驶车,都大大提升了效率。 这个智慧化交通指挥调度平台,可以对超2000台专用车辆及1000余台工作保障车辆进行精准化调度,从而为优化赛事交通运输提供稳定便捷全面的保障。 在大运会场馆周边道路默默伫立着的500根电杆,看似普通,但知情人都把它们称为“智慧树”。集照明、红绿灯、大数据、5G网络、物联网技术和边缘计算能力等于一身,曾在冬奥赛场崭露头角,如今,又将照亮大运会。 即将开幕的这届科技大运、智慧大运,既是运动员的竞技场,也是新科技的秀场,其中很多创新,都是和体育竞技一样,是各方合力,不断突破取得的结果。 2022年2月27日11时06分,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此次发射,成功将22颗卫星依次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创下我国一箭多星任务最高纪录。 其中一颗卫星将在今年6月份,为这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提供服务,因此它也被称为“大运号”,这是全球首个以赛事命名的卫星,也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新一代AI遥感卫星。 这是AI卫星互联网首次全面融入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可以在50万米的高空视角观看体育赛事。 “大运号”不舍昼夜地运转,并不只是简单地为即将到来的体育盛会留下宝贵的太空足迹。它还将在防火减灾、电力巡检等方面提供绿色安全的科技保障。同时,还将重点为大运会提供智慧赛事、生态监测、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服务。 国星宇航执行副总裁 赵宏杰:AI遥感卫星不但可以在星上对成像的有效素材进行分类,还能对路网、建筑等重要目标进行识别和监测。实际上,“大运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已经是这个民营航天企业完成的第11次太空任务,其中就包括成功研制发射了全球首颗AI卫星。 国星宇航高级副总裁 杨泰:2014年,《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发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航天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服务,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运营商业遥感卫星等。 在政策的扶持下,2018年,由原卫星及应用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应用及部队领军人才等创办了国星宇航。成都当地提供了包括公司注册、房租减免、子女入学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企业在成都站稳了脚跟。 2020年,国家首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四川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9大工程22项重大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谋划打造新型卫星互联网,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围。2021年,四川省智能卫星互联网创新中心正式建立,“大运号”就是这里孵化出的第一个项目。 如今,赵宏杰和他的团队已成功研制并发射15颗AI卫星及载荷,智能卫星发明专利数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它们正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热异常监测、城市热岛效应、林火监测、矿产探查等领域。2021年,工信部发布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国星宇航成功入选。 【半小时观察】勇于突破 方能超越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体育如此,科技也如此,每一份精彩绝伦的呈现,每一次对极限的突破,都是参与者凭借自身不断努力和背后机制体制有力支撑的结果,最终得以激发出内在的潜能。在实现体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征途中,我们期待,通过政策引导,盘活市场,让体育赛事和科技创新相辅相成,竞逐新赛道,两者共同实现更高、更快、更强。 来源:央视财经 (编辑 刘项楠) |
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4月25日下午,陕西省海
为推动科技教育蓬勃发展,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