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衿 在全球创投界,无人不知孙正义。1981年成立软银集团,短短40年就成为了一个信息技术帝国,美国《商业周刊》杂志称孙正义为电子时代大帝。2014年9月16日,随着阿里巴巴登陆美股市场,孙正义的财富净值涨至166亿美元,跻身日本首富。 被称为“投资之神”的孙正义,在投资阿里巴巴获得高额回报后,又开始了新的投资计划。据孙正义近年来的投资情况来看,总持资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已经投资了88家公司,包括UBER、滴滴、芯片制造企业ARM、自如等等。从孙正义投资的这些公司中,可以看出他想要打造“第二个阿里”。 但到目前为止,孙正义也一直没能投出第二个“阿里”。据悉,软银集团在2019年出现了史上最大亏损,但2020年却赚回了千亿,可惜好景不长,2021年再次出现亏损。2月8日,软银集团(以下简称软银)发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021财年第三季度及前九个月财报。 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软银可持续运营业务净销售额为1.5973万亿日元(约合138.3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5075万亿日元增长6%;归属于软银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0.48亿日元(约合2.5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1720万亿日元大降99.9%。 事实上,孙正义的投资水准一直飘忽不定。虽然阿里的成功让孙正义成为了投资界的传奇人物,但孙正义之所以为人所知,主要还是因为阿里,这就说明了孙正义在遇到阿里之前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而通过翻阅孙正义早期投资记录可以发现,孙正义在投资阿里之前,就有多次“看走眼”的经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孙正义曾经在1996年花费15亿美元买下金士顿80%的股份。当时Win95系统大获成功,孙正义预感到家用电脑市场即将迎来春天,因此押注作为PC内存供应商的金士顿,在不久后就会迎来快速发展。事实上,孙正义所预见的事情站在目前来看,都一一实现。 不过孙正义急于求成,在收购金士顿两年没有看到显著发展前景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将公司卖了出去。想必孙正义当时并不会想到,金士顿会在日后成为全球市场不可替代的芯片巨头。对于金士顿,想必不少消费者都或多或少有些印象,但大多数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印象都停留在U盘上。 公开资料显示,金士顿是由两位台湾人杜纪川与孙大卫于1987年创立的。在创立金士顿之前,他们做过做过DEC小型机兼容内存条生意。几年后,二人的小公司获得DEC的青睐。DEC用25万美元的价格,拿下了兼容内存条设计授权。有了DEC的背书,公司迎来迅速发展期。 不久之后,他们的公司便以6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计算机公司AST。至于杜孙二人为何会在功成名就后选择再创业,流传最广的故事是股灾致使二人投资失败,亏损上百万元。但不管怎样,1987年二人再次出山,投身第三方内存条市场。而内存条市场价格不稳定,经常出现价格暴跌的情况。 不过,金士顿并没有像一些厂商那样趁机压价,而是给出了高价,尽可能减少内存厂的损失。正因如此,当市场上出现内存缺货时,一众内存厂会优先供给给金士顿。不仅如此,金士顿还从技术层面主动挑战困扰业界许久的难题,例如不同PC主板、设计难以兼容的问题。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金士顿自然就成为了业内首家提供兼容性测试的企业。因此,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订单也越来越多。此外,金士顿的“无风险退货”策略更是为公司迎来了阵阵好评。由此,金士顿发展迅速,不久便在业界展露头角。 在1996年,孙正义更是斥资15亿美元,拿下金士顿80%的股份。而最有意思的是,孙正义以15亿美元收购的这个芯片公司,在经营两年后,又以4.5亿美元将金士顿,卖给金士顿的两位创始人,短短2年,孙正义足足亏钱10.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0亿)。 相比之下,金士顿在此次交易中不仅实现了6亿美元的净利润,杜纪川和孙大卫,还凭借诚信不贪的品质赢得了“儒商”的称号。或许正是因为两位创始人的商业素养,金士顿才能够在几十年来稳坐世界第一大内存芯片巨头的位置。 此外,根据trendforce的第三方内存市场数据,金士顿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0%,成为内存芯片的绝对主力。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金士顿连续第19年称霸榜单。几十年来,金士顿一直稳坐全球第一大内存芯片巨头的宝座,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上不懈努力。 基于坚实的用户基础以及品牌口碑,相信该公司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全球市场中,会走得更远。如果孙正义没有卖掉这家芯片公司,金士顿很可能成为孙正义另外一个代表作。你认为呢? |
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4月25日下午,陕西省海
为推动科技教育蓬勃发展,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